时间: 2025-05-10 06:3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6:30
空灵山应田叟
作者: 常建 〔唐代〕
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茆。
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
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
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硗。
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
余亦罘罝人,获麋今尚苞。
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
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
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
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
湖南没有村落,山舍多是黄茅草房。
淳朴的人们如同太古时代,生活在鸟巢一般的地方。
牧童在唱巴歌,野老也在捉弄调侃。
我在泊舟时问溪口,回答却都是哑口无言。
土俗不重视农业,何必闲聊肥瘦的田地呢。
不要去打猎禽兽,浮游的客人只顾煮鱼和鲛。
我也曾用网捕人,捕到的麋鹿如今仍在草中。
敬请您从中国来,愿以此招待您。
日落时听见虎的吼叫,空山中满是咆哮声。
虽然有同伴在身旁,异地他乡终究难以交心。
白水可以洗净心灵,采摘薇菜可以当作美味。
我牵着马背向落日而去,江风轻轻吹拂着树梢。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南偏远山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开篇即点出“湖南无村落”,生动描绘了那种简朴而又原始的生活方式。诗中所描绘的人们,虽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但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善良。牧童的歌声、野老的调侃,勾勒出一种和谐而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景。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个人情感,尽管身边有同伴,但诗人内心仍感到孤独,强调了异域他乡的疏离感。最后几句则以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结束,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归宿的追求。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体现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心灵归宿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茆”是指什么?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态度是?
诗中提到的“白水”象征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