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8:52
渔浦
(常建)
春至百草绿,
陂泽闻鶬鹒。
别家投钓翁,
今世沧浪情。
沤纻为缊袍,
折麻为长缨。
荣誉失本真,
怪人浮此生。
碧水月自阔,
安流净而平。
扁舟与天际,
独往谁能名。
春天来临,百草吐绿,
水边的沼泽听见鹤和鹭的叫声。
渔夫在别处投钓,
此刻的世间情感多变。
用沤草做成袍子,
用麻绳编织长缨。
名利失去了本真,
怪只怪世间人浮躁。
碧水和明月显得宽广,
水流安静而清澈。
小舟与天相接,
独自前往,谁能称名?
常建(约790-865年),唐代诗人,字景仁,号弈舟,生于湖北,曾任职于地方官吏。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渔村生活,作品多有隐逸情怀。
《渔浦》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变革与人心浮躁之时。常建通过描写渔夫的生活,反映了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对名利的淡泊。
《渔浦》是一首表现隐逸情怀的诗作,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与渔夫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超然。诗的开头以“春至百草绿”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动而富有生命力,接着引入水边湿地的景象,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然而,随着渔夫的投钓,诗人似乎暗示着世事的繁杂与人心的浮躁。通过“荣誉失本真”,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质疑与批判,表现出一种对纯朴生活的追求。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碧水月自阔,安流净而平”的描写,将读者引入一个清澈宁静的意境,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安宁。最后,独自划舟而去,似乎在隐喻着追求自由与真实的生活态度,彰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名利的超然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了隐士对世俗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中“别家投钓翁”中的“翁”指的是什么?
A. 老人
B. 渔夫
C. 孩子
“荣誉失本真”中的“荣誉”指的是什么?
A. 名声与地位
B. 友谊
C. 财富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名利的追求
C. 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超然
答案:
常建的《渔浦》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常建更加侧重于对名利的反思,王维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却都表现出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