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2:03
作者: 常建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铁马胡裘出汉营,
分麾百道救龙城。
左贤未遁旌竿折,
过在将军不在兵。
铁骑和胡服走出汉朝的营地,
指挥百道军队去拯救龙城。
左贤王未曾逃走,旌旗却已折断,
经过这里的是将军,而不是士兵。
作者介绍: 常建(约701年-765年),字仲甫,号逢源,唐代诗人,主要以诗歌和散文著称。其作品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边境战争频繁之时,主要反映了当时的战乱和将士们的英勇。常建通过描绘战场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危和将军的关注。
《塞下》一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战斗场景。在开篇,作者以“铁马胡裘”形象地展示了军队的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传达了将士们的勇敢与忠诚。
接着,诗中提到“分麾百道救龙城”,展现了将军的指挥能力和对龙城的重视。龙城作为一个重要的防守地点,承载着国家的安全与人民的安宁,显示了战争的严峻性。
而“左贤未遁旌竿折”一句,则通过对比,表现出战局的复杂与无常,虽左贤王尚未逃走,但军旗的破损隐喻着战斗的艰难与不确定性。这种矛盾的描绘,加深了读者对战争的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有力,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上激昂悲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战争的残酷、将士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表现了唐代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诗词测试:
诗中“铁马”指代什么?
“左贤未遁旌竿折”中的“旌竿”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龙城”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