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四明山诗。潺湲洞》

时间: 2025-05-03 21:29:29

诗句

石浅洞门深,潺潺万古音。

似吹双羽管,如奏落霞琴。

倒穴漂龙沫,穿松溅鹤襟。

何人乘月弄,应作上清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9:29

原文展示:

四明山诗·潺湲洞
作者:陆龟蒙 〔唐代〕
石浅洞门深,潺潺万古音。
似吹双羽管,如奏落霞琴。
倒穴漂龙沫,穿松溅鹤襟。
何人乘月弄,应作上清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邃的山洞,洞口较浅而内部却很深,水流潺潺,发出万古不息的声音。水流的声音像是吹奏着双管乐器,又如同在弹奏落霞琴。水流在洞中翻滚,像是漂浮的龙的泡沫,水花溅洒到松树上,仿佛打湿了鹤的衣襟。月下的月光下,谁人正在嬉戏呢?这人应当是在吟唱《上清经》吧。

注释:

  • 石浅:指洞口的石头较浅,形容洞门位置。
  • 潺潺:形容水流声,意为流水轻快流淌的声音。
  • 双羽管:指一种乐器,形似双管笛。
  • 落霞琴:比喻美妙的音乐,落霞的色彩如琴声般动人。
  • 倒穴:形容水流在洞中翻滚的状态。
  • 漂龙沫:比喻水流中的泡沫,如龙的泡沫般轻盈。
  • 鹤襟:指鹤的衣襟,形容水花溅洒到鸟身上。
  • 乘月弄:指在月光下嬉戏玩耍。
  • 上清吟:指道教经典《上清经》的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约754年-805年),唐代诗人,字景仁,号舍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游历各地,后任职于朝廷,因其诗歌才华被誉为“诗中之龙”。他的诗多描写山水,善用音响效果,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龟蒙游历四明山时,受山中潺潺流水的启发,抒发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诗中音韵的和谐与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他对天地间和谐关系的理解。

诗歌鉴赏:

陆龟蒙的《潺湲洞》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和谐的音律,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诗的开头通过“石浅洞门深”描绘出洞口的浅显与内部的深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吸引力。接着“潺潺万古音”的描写让人仿佛听到了水流的声音,古老而悠远,传递出一种永恒的自然之美。

诗中“似吹双羽管,如奏落霞琴”的比喻,将水流的声音与乐器的音色相提并论,提升了水声的艺术感和音乐性。接下来的“倒穴漂龙沫,穿松溅鹤襟”,生动地描绘了水流冲击的动态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最后一句“何人乘月弄,应作上清吟”,则引入了人和月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自然的亲近,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哲理的思考。

通过这首诗,陆龟蒙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还表达了他内心对自由、和谐及道教思想的追求。整首诗在形式上音韵和谐,意象丰富,充分展现了他的诗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浅洞门深:洞口的石头较浅,内部却深邃,暗示着自然的复杂与深邃。
  2. 潺潺万古音:流水声如古老的音乐,传递着时间的永恒感。
  3. 似吹双羽管:水声如同乐器的演奏,音乐的意象让人陶醉。
  4. 如奏落霞琴:比喻水声如同优美的琴音,增添了诗的音乐性。
  5. 倒穴漂龙沫:水流的翻滚状如龙的泡沫,描绘了水的动态美。
  6. 穿松溅鹤襟:水花溅到松树和鹤身上,展现了自然的生动场景。
  7. 何人乘月弄:月下的嬉戏,引发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8. 应作上清吟:暗示吟唱《上清经》,表达对道教文化的认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吹双羽管”、“如奏落霞琴”,通过比喻增强了音响效果。
  • 拟人:水声被赋予了音乐的特性,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均衡,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自然景观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音韵的感悟与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传达出一种追求自然、和谐与哲理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潺湲:象征自然的流动与变化,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龙沫:象征着力量与生动,暗示水的活力。
  • 鹤襟:象征优雅与高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象征宁静与思考,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潺潺万古音”所描绘的意象主要是: A. 山石
    B. 水流
    C. 风声

  2. “似吹双羽管”中的“羽管”指的是: A. 笛子
    B. 琴
    C. 鼓

  3.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陆龟蒙

答案:

  1. B. 水流
  2. A. 笛子
  3. C. 陆龟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陆龟蒙的《潺湲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题材上均为山水诗,前者侧重于水流的声音与动态的描绘,后者则更注重秋天的静谧与细腻的情感。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陆龟蒙诗集》

相关查询

望江南 其六 望江南八首 其六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一 题刘彦清农部“古红梅阁图” 望江南四首 其四 西湖 望江南 其六 望江南 其二 秋景 望江南 望江南 其十二 红桥春游词 望江南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花怒开 赤字旁的字 知其一,未知其二 问恤 有相 龍字旁的字 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父字头的字 衰草寒烟 黍字旁的字 初期 鹿字旁的字 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莠的词语有哪些 牛不饮水强按头 闯南走北 马鞁 柳影花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