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4:22
原文展示:
题王蓬心前辈司马诗卷
作者: 洪朴 〔清代〕
镫残漏尽未停披,
一卷淋浪白傅诗。
独坐浑忘通夜永,
相看又是十年迟。
青衫江上人还健,
红板声中酒莫辞。
最是长安行乐处,
红墙银汉起人思。
白话文翻译:
灯火微弱,漏水声依然不断,夜还未结束;
手中一卷白纸,上面写满了诗句。
我独自坐着,竟忘了漫漫长夜的流逝,
再一看,已是十年过去了。
青衫的江上人依然精神矍铄,
酒声在红色的桌子上响起,大家尽情畅饮。
长安最是热闹欢快的地方,
红墙下,银河升起,令人思绪万千。
注释:
- 镫:古代照明器具,指灯。
- 淋浪:形容诗句如水一般流淌。
- 青衫:指穿着青色衫子的文人。
- 红板声中:红色的桌面上,酒杯相碰的声音。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代表繁华与乐趣。
典故解析:
- 长安行乐处:长安是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享乐。
- 银汉:指银河,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现夜空的美丽与悠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朴,清代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作品多描绘社会生活,关注人情世态。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聚会之际,意在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悠长的夜晚,诗人独坐于灯下,沉浸在诗卷之中,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滞。前两句通过“镫残漏尽未停披”与“一卷淋浪白傅诗”,展现出一种夜深人静的氛围,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诗意。接下来的“独坐浑忘通夜永”,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投入,忘却了时间的流逝。随后,诗人回首十年,感叹时光的无情。最后两句则将情感引向长安,意指人间乐土,强调了生活的欢愉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镫残漏尽未停披:在灯光微弱的状态下,诗人的思绪仍未停息。
- 一卷淋浪白傅诗:对诗歌的沉醉和欣赏,使得诗人感受到一种流动的美感。
- 独坐浑忘通夜永:表现出诗人对创作的专注,忘却了漫长的夜晚。
- 相看又是十年迟:对时光的感慨,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青衫江上人还健:描绘了友人的活力与精神。
- 红板声中酒莫辞:在热闹的酒席中,大家尽情畅饮,彰显了人际间的交流。
- 最是长安行乐处:长安的繁华与乐趣,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红墙银汉起人思:描绘了长安夜景,引发了思乡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句比作淋漓的水流,生动形象。
- 对仗:如“青衫江上人还健,红板声中酒莫辞”,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时间与情感结合,使人产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长安繁华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镫: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光亮的希望。
- 青衫:代表文人雅士,体现文人的气质。
- 红墙银汉:长安的华丽与夜空的浪漫,寓意生活的美好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镫残漏尽未停披”中的“镫”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照明器具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建筑
-
诗中“长安行乐处”的“长安”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繁华与享乐
- c) 战争
- d) 乡村
-
诗人感叹“相看又是十年迟”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对友谊的珍惜
- b) 对金钱的追求
- c) 对权力的渴望
- d) 对疾病的恐惧
答案:
- b) 一种照明器具
- b) 繁华与享乐
- a) 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意境与对过往的追忆,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沧桑感。
- 《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深情,主题相近,但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题王蓬心前辈司马诗卷》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