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溪见牡丹》

时间: 2025-05-10 05:58:02

诗句

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

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58:02

原文展示:

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
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连海角的地方也迎来了春天。回想起上林苑中的花色,仿佛又见到老朋友一样。

注释:

  • 阳和:春天温暖的阳光,指春天的气息。
  • 不择地:不选择地方,意指春天的到来没有特定的地点。
  • 海角: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通常是边远地区。
  • 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以花木繁盛著称。
  • 故人:老朋友,暗示对自然景物的深厚感情。

典故解析:

“上林”指的是汉代的上林苑,是一个著名的皇家园林,因盛产美丽的花木而闻名于世。诗中提到的“上林色”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美丽自然的向往,也呼应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范仲淹,字希文,号孟子,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闻名。其诗词作品多反映对社会的关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 创作背景: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代,诗人借牡丹的花色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同时也渗透出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西溪见牡丹》一诗,虽篇幅不长,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诗人在春日游历至西溪,看到盛开的牡丹,心中泛起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友人的怀念。首句“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传达了一种春光明媚的普遍性,春天的温暖与生机无处不在,甚至在偏远的海角也能感受到春的气息。这种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希望。

接下来的“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深情回忆,牡丹的色彩让他想起了昔日的友人,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感联结。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欣赏,更是对生命中重要关系的珍视。整首诗通过对春天与友情的交织,传达出一种温暖、和谐的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阳和不择地”:春天的阳光到处都在,意指春天的到来不受地域限制。
    • “海角亦逢春”:即使在偏远的地方,春天依然会到来,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 “忆得上林色”:回忆起上林苑的花色,传达出对美好景色的怀念。
    • “相看如故人”:通过花色与故人的联想,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两句构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将春天比作友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深厚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灵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阳和: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海角:代表远离中心的地方,隐喻人生的各个角落。
  • 上林色: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承载着诗人的情感记忆。
  • 故人:象征人际关系中的深情厚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阳和”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阳光
    B. 夏天的阳光
    C. 秋天的阳光
    D. 冬天的阳光

  2. “忆得上林色”中提到的“上林”指的是哪个地方?
    A. 皇宫
    B. 上林苑
    C. 西溪
    D. 海角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喜悦
    B. 忧伤
    C. 怀念
    D. 恼怒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与范仲淹同为诗人,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个人的忧虑,而范仲淹则更侧重于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两者的风格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热爱。

参考资料:

  • 《范仲淹诗词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沈次韩春日郊行二首 东灵鹫 潇湘夜雨 夏月自六安舟行还安丰 归朝欢 其六 相山集题作别思 西江月(和张文伯腊日席上) 四面山午饭澡雪尘土往太湖二首 读韦苏州诗因用陪王郎中寻孔徵君韵 和江和仲司理喜雨 菩提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灰的成语 避军三舍 杯珓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成名成家 嘀里嘟噜 霁风朗月 箫管竹 齊字旁的字 包含况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文彩四溢 牛字旁的字 一路顺风 饮咽 包含率的词语有哪些 鱼筌 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