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2:18
西溪书事
范仲淹
卑栖曾未托椅梧,
敢议雄心万里途。
蒙叟自当齐黑白,
子牟何必怨江湖。
秋天响亮频闻鹤,
夜海曈曨每见珠。
一醉一吟疏懒甚,
溪人能信解嘲无。
我曾在卑微的处境中栖息,从未寄托于高大的梧桐,
敢于谈论我那万里征途的雄心。
蒙叟(指陶渊明)自有分晓黑与白,
子牟(指子贡)何必要怨恨江湖的纷扰呢?
秋天的天空中常常听到鹤声响亮,
夜海在朦胧中每每可以见到明珠。
一醉一吟,真是懒散无比,
而溪边的人能相信我只是在自嘲吗?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作品多关注国家大事和个人理想,风格豪放、清新。
《西溪书事》创作于范仲淹隐居西溪期间,期间他反思自己的政治生涯和人生理想,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扰的超然态度。
《西溪书事》体现了范仲淹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身世的反省。诗中提到的“卑栖”和“雄心”,是对自我处境和理想追求的对比,表现出诗人不甘于平庸、渴望追求高远理想的决心。接着,他通过对陶渊明和子贡的提及,指出人生的选择与心态,传递出一种豁达与洒脱的生活哲学。尤其是“秋天响亮频闻鹤,夜海曈曨每见珠”,描绘了自然景象中的清新与宁静,寓意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以“溪人能信解嘲无”收束,表现出一种自我反省的深邃,既对世俗的不屑,也对自我的嘲讽,体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诗人通过对比个人的处境和理想,表达了对喧嚣世俗的不屑与超然,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和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卑栖”是指什么?
“蒙叟”指的是哪位古人?
诗人对江湖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