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6:07
襄阳为卢窦纪事(第五首一作马戴诗襄阳席上呈于司空)
作者: 元稹
帝下真符召玉真,
偶逢游女暂相亲。
素书三卷留为赠,
从向人间说向人。
风弄花枝月照阶,
醉和春睡倚香怀。
依稀似觉双环动,
潜被萧郎卸玉钗。
莺声撩乱曙灯残,
暗觅金钗动晓寒。
犹带春酲懒相送,
樱桃花下隔帘看。
琉璃波面月笼烟,
暂逐萧郎走上天。
今日归时最肠断,
回江还是夜来船。
花枝临水复临堤,
闲照江流亦照泥。
千万春风好抬举,
夜来曾有凤凰栖。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场景,诗人受到召唤,偶然遇到游女,彼此之间产生了短暂的亲密。诗人将三卷书籍作为赠礼,向人间传达情意。风轻轻摇动花枝,明月照耀着台阶,醉意朦胧中,诗人倚靠在芬芳的怀抱中,似乎感到双环轻轻摇动,隐隐被爱人解下了玉钗。晨鸟的啼声打破了黎明的静谧,诗人在寒意中寻找着金钗的踪迹。春醉未醒,懒得送别,只在樱桃花下隔着帘子静静观望。水面的月光如烟雾般缭绕,似乎在追随那位郎君飞上天空。归来的时候心中最是怅然,回到江边却依旧是夜来船只的孤寂。花枝临水又临堤,轻松地映照着江流,也映照着泥土。无数春风都愿意抬举这份感情,夜里曾有凤凰栖息的美好。
元稹(779年-831年),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号称“元白”。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多描写生活、爱情以及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襄阳为卢窦纪事》是元稹在襄阳席上呈给司空的作品,反映了他在宴会上与友人共饮时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春夜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向往,表现了诗人对爱情与人生的独到见解。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夜的轻柔与情感的缠绵。在诗的开头,诗人以“帝下真符召玉真”引出主题,暗示了命运的召唤与人间的美好相遇。游女的描写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感,也象征了春天的温柔和生命的活力。接下来的几句通过“风弄花枝月照阶”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一瞬间而倾倒。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助“莺声撩乱”和“樱桃花下”的意象,表现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诗的结尾则展示了归时的愁苦,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和感伤。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在轻快中又带着淡淡的忧伤,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美好和爱情的甜蜜,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流逝的感伤。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以及人们在爱情和生活中的复杂情感。
诗中提到的“游女”象征什么?
“琉璃波面月笼烟”中的“琉璃”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归时感到怎样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