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去年十月九日余至燕城今周星不报为赋长句》

时间: 2025-04-27 02:41:11

诗句

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桥上舌尽刳。

又不见睢阳将军怒切齿,三十六人同日死。

去冬长至前一日,朔庭呼我弗为屈。

丈夫开即见胆,竟谓生死在顷刻。

赭衣冉冉生苍苔,书云时节忽复来。

鬼影青灯照孤坐,梦啼死血丹心破。

只今便作渭水囚,食粟已是西山羞。

悔不当年跳东海,空有鲁连心独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1:11

诗词名称: 去年十月九日余至燕城今周星不报为赋长句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天津桥上舌尽刳。
又不见睢阳将军怒切齿,三十六人同日死。
去冬长至前一日,朔庭呼我弗为屈。
丈夫开即见胆,竟谓生死在顷刻。
赭衣冉冉生苍苔,书云时节忽复来。
鬼影青灯照孤坐,梦啼死血丹心破。
只今便作渭水囚,食粟已是西山羞。
悔不当年跳东海,空有鲁连心独在。


白话文翻译:

你看常山的太守在骂羯奴,天津桥上口舌战斗到尽头。
再看看睢阳的将军愤怒得咬牙切齿,三十六人同一天死去。
去年冬天的最后一天,朔庭召我却不让我屈服。
男人一旦决心,就要展现出勇气,生死就在瞬间之间。
赭色衣衫慢慢地被青苔覆盖,书上说时节又一次悄然到来。
孤坐在青灯下,鬼影晃动,梦中啼哭着,死去的血染红了我的心。
如今我只如同渭水的囚徒,吃着米粮已感到羞愧于西山。
后悔当年没有跃入东海,空有鲁连的心意却独自长存。


注释:

  • 常山太守:指的是古代名将,常山的太守在历史上以忠义著称。
  • 羯奴:古代北方民族,常用以比喻敌人。
  • 睢阳将军:指的是抗敌的将领,表现出不屈服的精神。
  • 赭衣:红褐色的衣服,象征着士人的身份。
  • 西山:意指隐士的生活,隐喻羞愧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字天祥,号履善,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以坚贞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而闻名。他在抗元斗争中不屈不挠,最终为国捐躯。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金元交替之际,国家动荡不安,诗人感受到国破家亡之痛,表达了对生死、忠义的思考,以及对历史的沉痛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强烈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反映了文天祥作为一个忠臣的心路历程。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忠义的渴望与对时局的无奈。开头的两句引入了历史的悲剧,常山太守与睢阳将军的形象交替出现,让人感受到忠勇之士的愤怒与悲壮。诗人在描绘历史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生死在顷刻”的无奈感。

中间几句通过“赭衣冉冉生苍苔”的意象,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与士人孤独的心境。青灯下的鬼影与梦中啼哭的意象,渗透着对生死的思考与对国家前途的悲伤。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报国理想的深深懊悔,体现出一种无奈和对未来的绝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与生动的意象,展示了文天祥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忠义的坚定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不见常山太守骂羯奴:提到常山太守与敌人斗争的场景,强调忠臣的愤怒。
  • 天津桥上舌尽刳:形象地描绘了激烈的争辩和斗争。
  • 睢阳将军怒切齿:反映战争的惨烈与将军的愤怒。
  • 生死在顷刻: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瞬息万变。
  • 赭衣冉冉生苍苔: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士人身份的消逝。
  • 鬼影青灯照孤坐:营造出孤独与悲伤的氛围。
  • 悔不当年跳东海:表达了对自己选择的懊悔与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鬼影青灯”暗示孤独与内心的挣扎。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应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夸张:如“食粟已是西山羞”,夸大了羞耻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忠义与责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国家的忧虑,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悔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常山太守:忠诚与勇敢的象征。
  • 赭衣:士人的身份象征。
  • 青灯:孤独与思考的环境。
  • 东海:象征着理想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常山太守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忍耐
    B. 忠诚与勇敢
    C. 胆怯 答案:B

  2. 诗中“生死在顷刻”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人生的无常
    B. 战争的胜负
    C. 朋友的背叛
    答案:A

  3. “悔不当年跳东海”意指: A. 对过往选择的懊悔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 杜甫的《春望》:展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文天祥的这首诗更为沉重与悲壮,李白在诗中追求的是个人的潇洒与豪情,而文天祥则是在历史的苦痛中反思忠义。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文天祥的生平与作品有详细介绍。
  • 《中华诗词大观》:提供古代诗词的背景与分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陇州鱼龙川石鱼 送江西转运李定度支 送河中司马待制 游惠山 望汉江 夜直省舍 孙集仙世领东海 出次近郊 小渚 西楼夕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责过 肝心涂地 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齿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彝伦攸斁 包含脔的词语有哪些 酩酊大醉 包含帮的成语 人字头的字 镸字旁的字 主麻 六畜不安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合礼 儿字旁的字 射像止啼 斯斯文文 清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