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竹炉诗》

时间: 2025-04-24 20:38:21

诗句

清风只合近孤禅,华屋徒留五十年。

竹格总如前度好,瓷瓯那得旧时娟。

鬓丝吟榻全真趣,松火清流断俗缘。

物理往还虽不定,芳名须藉后人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0:38:21

原文展示:

清风只合近孤禅,华屋徒留五十年。
竹格总如前度好,瓷瓯那得旧时娟。
鬓丝吟榻全真趣,松火清流断俗缘。
物理往还虽不定,芳名须藉后人传。

白话文翻译:

清风只适合与孤独的禅修相伴,华丽的房屋只是空留五十年的回忆。
竹制的架子依旧像从前那样好,而瓷制的碗碟又如何能比得上过去的美丽。
鬓边的白发在吟咏中显得全然真趣,松树的火光与清流则断绝了世俗的羁绊。
事物的本质虽然时常变迁,但美名却需要后代来传承。

注释:

  • 清风:指自然的清新气息,常与清静、禅修相关联。
  • 孤禅:指孤独的禅修生活。
  • 华屋:指华丽的房屋,象征物质的丰盛。
  • 竹格:指用竹子编成的架子,象征简朴与自然。
  • 瓷瓯:瓷制的碗碟,象征精致与美好。
  • 鬓丝:指鬓角的白发,象征年华逝去。
  • 全真趣:指真诚的趣味与追求。
  • 松火:松树的火焰,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温暖。
  • 物理:指事物的本质,往往是变化不定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祚,明代诗人,名世承,字仲明,号笠山,江苏人。他以诗文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竹炉诗》写于倪祚隐居时,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漠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竹炉诗》是一首蕴含哲理的抒情诗,诗人在清风与孤禅的意象中,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开篇便以“清风只合近孤禅”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脱的境界,强调了与世俗生活的隔绝。接下来,他提到“华屋徒留五十年”,对奢华生活的批判,暗示即使是华丽的房屋,也终究无法抵挡时间的流逝。

在“竹格总如前度好,瓷瓯那得旧时娟”中,诗人通过竹格与瓷瓯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他对简单自然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鬓丝吟榻全真趣”,则用鬓发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而“松火清流断俗缘”则表达了他对世俗的超脱与超越。

最后两句“物理往还虽不定,芳名须藉后人传”则更为深刻,诗人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变化不定的,但真正的价值和美名却需要后代来延续。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敏感与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使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哲理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风只合近孤禅:清风适合与孤独的禅修相伴,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华屋徒留五十年:华丽的房屋只是空留回忆,反映了物质生活的虚幻。
  3. 竹格总如前度好:竹制的架子依旧如过去般好,象征自然与质朴的美。
  4. 瓷瓯那得旧时娟:瓷器的美丽无法与过去相比,强调对往昔的怀念。
  5. 鬓丝吟榻全真趣:白发与吟咏的乐趣相融合,表达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
  6. 松火清流断俗缘:松树的火光与清流断绝了俗世的羁绊,象征超脱。
  7. 物理往还虽不定:事物的本质变化不定,暗示了人生无常。
  8. 芳名须藉后人传:真正的美名需要后世来传承,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华屋”与“竹格”的对比,象征物质与精神的差异。
  • 拟人:“鬓丝吟榻全真趣”赋予白发以情感,表现诗人的内心追求。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如“松火清流”对“断俗缘”,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漠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清风:象征宁静与自然。
  2. 孤禅:象征内心的独立与超脱。
  3. 华屋:象征奢华与虚幻。
  4. 竹格:象征自然与质朴。
  5. 瓷瓯:象征精致与美好。
  6. 鬓丝:象征时间的流逝。
  7. 松火:象征温暖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清风只合近孤禅”中“清风”象征什么? A. 物质生活
    B. 内心的宁静
    C. 世俗的繁华
    D. 友情

  2. 诗中提到的“华屋”是指什么? A. 简朴的房屋
    B. 奢华的生活
    C. 自然的景色
    D. 诗人的家

  3. “芳名须藉后人传”表达了什么思想? A. 物质生活重要
    B.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C. 个人成就的追求
    D. 对世俗的向往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倪祚与王维的诗作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同样表达了宁静与独立的境界,而倪祚则更加强调对物质的超脱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倪祚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童志道春晚 春色十分 挽赵集贤□□□三首 春午二首 其二 与单君范坐凝坐亭 病起 次韵王监叔 乙酉正月二十日游慈云三首 水龙吟·蓬莱风月神仙 送沿江制使姚橘州尚书自金陵赴召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叩齿 神施鬼设 搬唇递舌 徽德 鹿走苏台 莎虫 规言矩步 包含烘的词语有哪些 比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桐严嫂 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辰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过冬 角字旁的字 大谋不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