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16
卷帘未抵黄花瘦。已怕西风透。
此生除影有谁怜。
只算前身原住奈何天。
问天可作些儿主。
天也痴无语。
多才多病更愁多。
多恐神仙多劫佛多魔。
卷起窗帘,尚未挡住那瘦弱的黄花,已经害怕西风的侵透。
这一生除了影子还有谁会怜惜我?
只算是前世本来就居住在苦难之中。
我问天,是否可以让我做个小主宰。
可是天也愚钝无言。
才华多病,忧愁更是多。
更怕神仙多磨难,佛多劫难,魔多祸患。
蒋敦复(1842-1916),字子骏,号云山,清末民初诗人,著名的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的诗作多关注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此诗创作于清末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孤独和无奈。
《虞美人七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秋风中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开篇提及“卷帘未抵黄花瘦”,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黄花的瘦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诗人以“已怕西风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恐惧,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生命的凋零。
“此生除影有谁怜”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除了自己的影子,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怜惜他的心情。这种孤独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凉,仿佛在呼喊着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问天可作些儿主”是诗人对命运的不满与反抗,他渴望掌控自己的命运,却又发现上天对此无动于衷,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愤懑。接下来的“多才多病更愁多”,深刻揭示了才华与苦难的辩证关系,诗人面临着才华带来的痛苦与困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个人的情感经历反映出更广泛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的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奈的感叹,对孤独与苦难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人在才华与病痛之间的挣扎,揭示了人性中的脆弱与坚韧,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中“卷帘未抵黄花瘦”意指什么?
诗人对命运的态度是:
“多才多病”中“多病”指的是:
答案:
《山中杂诗》 vs 《虞美人七首 其三》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但《山中杂诗》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哲理思考,而《虞美人七首 其三》则聚焦于个人的情感与命运的挣扎。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诗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