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虞美人七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4 00:25:16

诗句

卷帘未抵黄花瘦。

已怕西风透。

此生除影有谁怜。

只算前身原住奈何天。

问天可作些儿主。

天也痴无语。

多才多病更愁多。

多恐神仙多劫佛多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16

原文展示

卷帘未抵黄花瘦。已怕西风透。
此生除影有谁怜。
只算前身原住奈何天。
问天可作些儿主。
天也痴无语。
多才多病更愁多。
多恐神仙多劫佛多魔。

白话文翻译

卷起窗帘,尚未挡住那瘦弱的黄花,已经害怕西风的侵透。
这一生除了影子还有谁会怜惜我?
只算是前世本来就居住在苦难之中。
我问天,是否可以让我做个小主宰。
可是天也愚钝无言。
才华多病,忧愁更是多。
更怕神仙多磨难,佛多劫难,魔多祸患。

注释

  • 卷帘:拉起窗帘,象征着对外界的隔绝。
  • 黄花瘦:指菊花,常用来象征孤独和忧愁。
  • 西风:秋风,象征着凉意和凋零。
  • :影子,暗指孤独的状态。
  • 奈何天:感叹命运的无奈。
  • 痴无语:指上天愚钝,无言以对。
  • 多才多病:才华出众却多病缠身,象征才华与苦难并存。

典故解析

  • 奈何天:出自《红楼梦》中,表示对命运的无奈。
  • 神仙、佛、魔:象征不同的命运和遭遇,常在古诗中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敦复(1842-1916),字子骏,号云山,清末民初诗人,著名的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的诗作多关注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末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虞美人七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秋风中对生命的感慨与思考。开篇提及“卷帘未抵黄花瘦”,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黄花的瘦弱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接着,诗人以“已怕西风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恐惧,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生命的凋零。

“此生除影有谁怜”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除了自己的影子,似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怜惜他的心情。这种孤独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凉,仿佛在呼喊着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问天可作些儿主”是诗人对命运的不满与反抗,他渴望掌控自己的命运,却又发现上天对此无动于衷,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愤懑。接下来的“多才多病更愁多”,深刻揭示了才华与苦难的辩证关系,诗人面临着才华带来的痛苦与困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个人的情感经历反映出更广泛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卷帘未抵黄花瘦:窗帘尚未拉起,黄花已经显得瘦弱,暗示着生命的脆弱。
  2. 已怕西风透:已经害怕秋风的侵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凋零。
  3. 此生除影有谁怜:一生只有自己的影子,感叹无人怜惜的孤独。
  4. 只算前身原住奈何天:前世的身份注定了今生的苦难,命运无奈。
  5. 问天可作些儿主:向天发问,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6. 天也痴无语:上天愚钝无言,对人的苦闷漠不关心。
  7. 多才多病更愁多:才华横溢却多病缠身,忧愁加重。
  8. 多恐神仙多劫佛多魔:对神仙的磨难、佛的劫难、魔的祸患的恐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黄花瘦”比喻生命的脆弱。
  • 拟人:将天拟人化,赋予其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多才多病”“多恐神仙多劫佛多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无奈的感叹,对孤独与苦难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人在才华与病痛之间的挣扎,揭示了人性中的脆弱与坚韧,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黄花:象征孤独、凋零与美好事物的脆弱。
  2.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
  3. :象征孤独与自我反思。
  4. :象征命运与无常。
  5. 神仙、佛、魔:象征不同的命运遭遇,反映对人生的复杂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卷帘未抵黄花瘦”意指什么?

    • A. 黄花盛开
    • B. 黄花凋零
    • C. 窗帘拉开
  2. 诗人对命运的态度是:

    • A. 愤怒
    • B. 无奈
    • C. 满足
  3. “多才多病”中“多病”指的是:

    • A. 身体的疾病
    • B. 精神上的痛苦
    • C. 都是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山中杂诗》 vs 《虞美人七首 其三》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但《山中杂诗》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哲理思考,而《虞美人七首 其三》则聚焦于个人的情感与命运的挣扎。两者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诗人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蒋敦复研究》

相关查询

望江南·题画 望江南 其二十七 杂咏 望江南 其四 望江南 题北流陈柱尊萝村读书图 望江南 其十二 望江南 其十 望江南 其二十二 杂咏 望江南 其一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二十六 青墩初夏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四字头的字 荆门 斩钉切铁 顺人 目不妄视 廾字旁的字 包含瀑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殳字旁的字 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钗十二行 知奬 绞丝旁的字 掌戎 真心真意 低声下气 抒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