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0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06:12
天香国色辞脂粉,
肯爱红衫嫩。
然自取玉为衣,
似是银河水皱织成机。
寒欺薄薄春无力,
月浸霓裳湿。
一窠香雪世间稀,
可惜不教留到布衣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身着华丽的衣衫,散发着芳香与国色天香。她不愿意依赖脂粉的修饰,宁愿用美玉作为衣服,仿佛是银河的水波织成的衣裳。在寒冷的季节里,春天的力量显得无比薄弱,月光浸润着她的霓裳,让衣服变得湿润。世间的香雪如此稀有,令人惋惜的是,这样的美丽却无法留在平民身边。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词作而闻名。他的诗词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本诗反映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可能源自对某位女子的倾慕之情,融合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丽瞬间的惋惜。
这首《虞美人·天香国色辞脂粉》以唯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女子形象。诗人通过“天香国色”描绘了她的美丽,且强调其不依赖于化妆品,展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此处的“辞脂粉”反映出诗人对真实和自然的崇尚,突显了清新脱俗的气质。
接下来的“然自取玉为衣”更是通过奢华的意象暗示了女子的高贵,仿佛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犹如“银河水皱织成机”般轻盈而充满灵动。此句以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比喻,将女子的衣着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想象力。
“寒欺薄薄春无力”则是情感的转折,诗人感受到寒冷的侵袭,使得春天的温暖显得无力,暗示着美丽与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而“月浸霓裳湿”通过月光的描写,增添了诗的柔美与意境,突显出女子在月光下的迷人姿态。
最后两句的“可惜不教留到布衣时”,则是对美好瞬间的惋惜,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仿佛在说即使是如此动人的美丽,却也难以长久,令人叹息。
整首诗不仅在意象上极具美感,更在情感与哲理上引人深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与美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美丽女子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对生命短暂的惋惜,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人在美与丑、短暂与永恒之间探讨着人生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天香国色”中的“国色”指的是什么?
诗中“寒欺薄薄春无力”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可惜不教留到布衣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