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1: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1:52
原文展示:
奉寄彭城公 李华 〔唐代〕 公子三千客,人人愿报恩。 应怜抱关者,贫病老夷门。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彭城公的门下有三千宾客,每个人都愿意报答他的恩情。应该同情那些守门的人,他们贫穷、疾病缠身,年老体衰。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华在感慨社会不公和底层人民生活困苦时所作,通过对比彭城公门下宾客的荣华和守门者的贫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社会阶层的鲜明对比。彭城公的门下宾客众多,每个人都愿意报答他的恩情,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尊卑有序和人情冷暖。而“应怜抱关者,贫病老夷门”则转向了社会的另一面,揭示了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诗人通过这种对比,不仅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也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社会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通过对比手法,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公子”指的是谁? A. 彭城公 B. 守门的人 C. 诗人自己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抱关者”象征着什么? A. 社会底层人民 B. 彭城公的宾客 C. 诗人自己 答案:A
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对比 C. 拟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