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诗六首 其三》

时间: 2025-04-30 14:44:11

诗句

甘酸不私人,元和运五行。

生人受其用,味正心亦平。

爪牙相践伤,日与性命争。

圣人不能绝,钻燧与炮烹。

嗜欲乘此炽,百金资一倾。

正销神耗衰,邪胜体充盈。

颜子有馀乐,瓢中寒水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44:11

原文展示:

甘酸不私人,元和运五行。生人受其用,味正心亦平。爪牙相践伤,日与性命争。圣人不能绝,钻燧与炮烹。嗜欲乘此炽,百金资一倾。正销神耗衰,邪胜体充盈。颜子有馀乐,瓢中寒水清。

白话文翻译:

甜味和酸味不会偏私于任何人,它们随着宇宙的和谐运转而存在。人们享受这些味道,味道正直,心灵也平和。但是,争斗和伤害不断发生,每天都与生命和命运抗争。即使是圣人也无法完全避免这些,他们使用火和烹饪技术。欲望因此变得更加强烈,百金的价值可能在一瞬间消失。正直的精神消耗衰弱,邪恶的力量却使身体充盈。颜回(颜子)却有着超越物质的快乐,他的瓢中只有清澈的冷水。

注释:

  • 甘酸:甜味和酸味。
  • 元和:宇宙的和谐。
  • 五行: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五种基本物质,即金、木、水、火、土。
  • 生人:人类。
  • 爪牙:比喻争斗和伤害。
  • 钻燧:钻木取火。
  • 炮烹:烹饪。
  • 嗜欲:强烈的欲望。
  • 百金:大量的财富。
  • 正销:正直的精神消耗。
  • 邪胜:邪恶的力量占上风。
  • 颜子:颜回,孔子的学生,以简朴和道德高尚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华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争斗、欲望和道德的衰落,同时也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华在观察社会现象后有感而发,通过对味道和生活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人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甜酸味道的描述,引出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甘酸不私人”一句,既表达了味道的普遍性,也隐喻了社会的不公和争斗。随后的“爪牙相践伤”和“嗜欲乘此炽”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残酷和欲望的膨胀。最后,通过颜子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高尚道德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哲学思考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甘酸不私人”:甜酸味道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这里隐喻社会的不公。
  • “元和运五行”:宇宙和谐运转,五行相生相克。
  • “生人受其用”:人类享受这些自然赋予的东西。
  • “味正心亦平”:味道正直,心灵也平和。
  • “爪牙相践伤”:争斗和伤害不断发生。
  • “日与性命争”:每天都与生命和命运抗争。
  • “圣人不能绝”:即使是圣人也无法完全避免这些。
  • “钻燧与炮烹”:使用火和烹饪技术。
  • “嗜欲乘此炽”:欲望因此变得更加强烈。
  • “百金资一倾”:大量的财富可能在一瞬间消失。
  • “正销神耗衰”:正直的精神消耗衰弱。
  • “邪胜体充盈”:邪恶的力量却使身体充盈。
  • “颜子有馀乐”:颜回有着超越物质的快乐。
  • “瓢中寒水清”:他的瓢中只有清澈的冷水,象征简朴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爪牙相践伤”比喻争斗和伤害。
  • 拟人:“嗜欲乘此炽”将欲望拟人化,形容其强烈。
  • 对仗:“正销神耗衰,邪胜体充盈”正反对比,强调正邪的冲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味道和社会现象的描述,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简朴生活和高尚道德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甘酸:甜味和酸味,象征生活的基本享受。
  • 爪牙:争斗和伤害的象征。
  • 钻燧与炮烹:火和烹饪技术,象征人类文明的发展。
  • 颜子:简朴和高尚道德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甘酸不私人”一句隐喻了什么? A. 社会的不公 B. 味道的普遍性 C. 人类的欲望 D. 宇宙的和谐

  2. “颜子有馀乐”中的“颜子”指的是谁? A. 孔子 B. 颜回 C. 李华 D. 孟子

  3. 诗中“正销神耗衰,邪胜体充盈”表达了什么? A. 正直的精神消耗衰弱,邪恶的力量占上风 B. 正直的精神充盈,邪恶的力量消耗衰弱 C. 正直和邪恶的力量都消耗衰弱 D. 正直和邪恶的力量都充盈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同样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华的《杂诗六首 其三》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李华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华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查询

望江南 水调歌头(前题) 感皇恩 念奴娇(中秋独坐) 念奴娇(汉武巡朔方) 水龙吟(光武战昆阳) 望江南(过分水岭) 江城子 望江南 水调歌头(和李似之横山对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永存不朽 羊字旁的字 高姓大名 鬯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油坊 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木之思 油子 石字旁的字 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尽诚竭节 积坏 刁声浪气 诵肄 法不阿贵 四点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