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僧舍偶成》

时间: 2025-04-23 18:24:09

诗句

落帽年年学孟嘉,今年偶客梵王家。

石床斋散门初掩,细雨声中落菊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24:09

原文展示

九日僧舍偶成
作者: 蔡槃 〔宋代〕

落帽年年学孟嘉,今年偶客梵王家。
石床斋散门初掩,细雨声中落菊花。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像孟嘉一样落帽子,今年我恰好来到了梵王的家。
石床上用餐后,门刚刚关闭,细雨声中菊花纷纷飘落。

注释

  • 落帽:指文学中有“落帽”这一习俗,古人以此表示对文人的尊重,意指去掉帽子,表示谦逊。
  • 孟嘉:指的是汉代的诗人孟郊,他为人清白,常在诗中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梵王家:指佛教的僧舍,意指诗人此时身处于寺庙之中。
  • 石床:古代僧舍中常见的简单铺床,给人简朴、清幽的感觉。
  • 斋散:指用餐结束,通常是在寺庙中享用素食。
  • 细雨声:指雨滴落下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清雅的氛围。
  • 落菊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可能暗含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典故解析

  • 孟嘉:孟嘉是汉末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多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他是为了引出自己对隐士生活的追求和推崇。
  • 梵王:梵王是佛教中掌管天界的神祇,提及梵王家表明了诗人身处的宗教氛围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蔡槃,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重阳节期间,诗人因缘游历至僧舍,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僧侣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描绘出一个深具禅意的场景。诗人在梵王的僧舍中,因重阳节的到来而感慨万千,落帽的举动既是对孟嘉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反映。石床与细雨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清幽和宁静的气息,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落菊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也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整首诗融合了个人情感、自然景象与佛教思想,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和诗人的情怀。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落帽年年学孟嘉”,表达了诗人对孟嘉的敬仰与追随,隐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第二句:“今年偶客梵王家”,表明诗人的身份与位置,强调了他在寺庙的偶然性与神圣性。
  • 第三句:“石床斋散门初掩”,描绘了用餐结束的场景,反映了寺庙的简朴生活。
  • 第四句:“细雨声中落菊花”,通过细雨与菊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秋意与人生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落帽”比喻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细雨与菊花的意象相辅相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追求宁静与心灵自由的思想。

意象分析

  • 落帽:象征谦逊与对文人生活的追求。
  •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菊花常象征高洁与隐逸,表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细雨:象征宁静的生活状态,营造出一种清新、淡雅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落帽”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尊重
    • B. 失落
    • C. 富贵
  2. 诗中提到的“梵王家”主要指哪里?

    • A. 文人居所
    • B. 僧舍
    • C. 官府
  3. 细雨声与落菊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怒哀乐
    • B. 生命无常
    • C. 财富与权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都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 《秋夕》 杜甫: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诗词对比

  • 蔡槃的《九日僧舍偶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与隐逸生活,但蔡槃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关注自然与人心的契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从基础到分析》

相关查询

墨窗为越人赵撝谦赋 上慈母矶 和吴教授晚泊大信阻风 过芜湖望天门山 秋夜宿东白启师方丈 宿泗州寺 辛亥五月过弘道西斋重题 次韵邾仲经同登虎丘长句 再寄高季迪 寄高季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佻佞 金字旁的字 扬己露才 束手坐视 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绞丝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出门如宾 里字旁的字 祁寒暑雨 刿目鉥心 通功易事 戊戌变法 应天书院 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溥博 包含缠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