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2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22:07
九日中原露台登高示同游诸子
作者: 郑孝胥
枉负刘郎一世豪,
登临犹自怯醇醪。
河流贯市潮痕上,
夕照当楼朔气高。
逐鹿中原成浩劫,
饥鸿四野极哀号。
诸公更事应同慨,
试为苍苍念彼曹。
整体翻译:
我白白地承受了刘郎一生的豪情,今天登高望远,却依然对美酒感到畏惧。市区的河流如潮水般涌来,夕阳西下,楼前的北风显得格外高亢。中原的猎鹿成了大劫难,四处的饥鸿在哀鸣。诸位朋友如今的遭遇应该感同身受,不妨为苍天思念那群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郑孝胥(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时代的动乱与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是节日的传统习俗,诗人在这个特定的时刻,感受到国家动乱和民生困苦,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登高的场景引发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开头两句以“枉负刘郎一世豪”自谦,显示出诗人对过往豪情的反思,而“登临犹自怯醇醪”则暗示着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的几句中,描绘了中原的战争与灾难,展现出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注。“逐鹿中原成浩劫”,不仅是对战争的描述,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沉痛感慨。最后两句则唤起了对友人的情感,强调了同样的苦楚和思念,显示出诗人对朋友的亲切与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友人的关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动乱的忧虑、对民生困苦的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心。诗人通过个人的感受,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郑孝胥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清代
D. 明代
诗中“逐鹿中原”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战争带来的灾难
B. 自然界的猎物
C. 个人的追求
D. 乡村的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