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2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21:39
九日袁惟学邀南园登高病不赴
作者:何景明 〔明代〕
经秋予卧病,九日汝登台。
怅望啼猿处,无由跃马来。
暮天双雁落,寒日一花开。
亦有杯中物,孤怀未易裁。
秋天已过,我因病卧床,
在这重阳节,你却在高台上欢聚。
我遥望猿啼之处,心中怅然,
无奈无力骑马前往。
黄昏时分,成双的大雁飞落,
寒冷的阳光下,一朵花悄然开放。
杯中虽有美酒,
但我孤独的心情却难以平复。
重阳节,又称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登高、赏菊的习俗。诗中提到的“登高”与重阳节的习俗相呼应,表现出诗人对节日的向往与无法参与的遗憾。
何景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这首诗作于重阳节,作者因病未能赴约,心中感到失落与孤独。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对友人聚会的向往以及对自身病痛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遗憾。诗的开头“经秋予卧病”直接表明了作者的病痛,紧接着“九日汝登台”则构建出一种鲜明的对比,身边的朋友欢聚,而自己却只能在病床上孤独地望着远方。此二句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对比,带出了作者的失落感。
接下来的“怅望啼猿处,无由跃马来”,通过猿声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惆怅的情绪。猿猴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哀伤,作者的怅惘愈发显得深沉。诗中“暮天双雁落,寒日一花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双雁的落下不仅暗示了离别,也映衬出作者的孤独,而“寒日一花开”则在凄凉中透露出一丝生机,似乎暗示着希望。
最后一句“亦有杯中物,孤怀未易裁”将情感推向高潮,虽有酒可解愁,但孤独的心情却难以抚平,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病痛的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因病无法与友人相聚的失落与孤独,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内心的惆怅与对友情的向往。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无法参加聚会?
“怅望啼猿处”中的“怅”字表示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