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问卜》

时间: 2025-05-02 05:44:40

诗句

承家望一名,几欲问君平。

自小非无志,何年即有成。

岂能长失路,争忍学归耕。

不拟逢昭代,悠悠过此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4:40

诗词名称: 问卜

作者: 崔涂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承家望一名,几欲问君平。
自小非无志,何年即有成。
岂能长失路,争忍学归耕。
不拟逢昭代,悠悠过此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几次想要询问你的平安。自小我并非没有志向,哪一年才能实现我的理想呢?难道我能一直迷失方向吗?我又怎能忍受去学习耕作?我并不想着能够遇到盛世,只希望能够平平淡淡地度过这一生。

注释:

  • 承家望: 承担家族的期望。
  • 几欲问君平: 多次想要询问你是否安好。
  • 自小非无志: 从小并不是没有志向。
  • 争忍学归耕: 怎么能忍受去学习耕作。
  • 不拟逢昭代: 不想遇到盛世。

典故解析:

“昭代”指的是明君在位的时代,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诗中提到的“学归耕”,可以理解为对现实生活的妥协。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崔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 创作背景: 诗作可能是在诗人面临人生选择时写成,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问卜”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困惑和无奈。开头的“承家望一名”显示出家族对他的期望,这种期待成为了他内心的重负。接下来,诗人自述从小便有志向,却始终未能实现,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焦虑。“岂能长失路”一语,传达了诗人对迷茫的反思,隐含着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然而,面对现实,诗人又不得不忍受“学归耕”的生活,似乎对理想的追求感到无奈。

最后一句“不拟逢昭代”则是对盛世的无奈叹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平淡的接受与落寞。整首诗在情感的流露上细腻而深刻,展现出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承家望一名: 表达了家庭期望的重担。
    2. 几欲问君平: 反映出诗人对他人安好的关心。
    3. 自小非无志: 表示自己有追求的愿望。
    4. 何年即有成: 对未来成就的疑惑。
    5. 岂能长失路: 对迷茫状态的反思。
    6. 争忍学归耕: 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7. 不拟逢昭代: 对盛世的向往与无法实现的遗憾。
    8. 悠悠过此生: 对平淡生活的接受。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对仗手法,如“承家望一名”与“几欲问君平”形成音韵上的和谐。
    • 反问: 使用反问来加强情感的表达,如“岂能长失路”表达了对失落的思考。
  •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开,表达了对未来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 代表责任与期望。
  • : 体现理想与追求。
  • 耕作: 象征现实生活的妥协。
  • 昭代: 代表理想化的盛世。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承家望”主要指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家族的期望
      • C. 个人理想
    2. 诗人对“昭代”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失望
      • C. 无所谓
    3. “岂能长失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迷茫
      • B. 未来
      • C. 理想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 诗词对比:

    • 崔涂的《问卜》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崔涂更加强调个人的无奈与困惑,而王之涣则充满豪情壮志,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楼子山云栖上人 秋夜寄友人二首 其二 宿韦津 题从伯舍人道正里南园 监试莲花峰 寄谢观 栽松 题新栽小松 冬日题兴善寺崔律师院孤松 村晚闲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振冠 生字旁的字 首字旁的字 琴瑟和同 見字旁的字 颇覆 蹇谔匪躬 嗛嗛之德 主维 包含圆的词语有哪些 无足轻重 含笑九原 忔登 真珠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