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代悲白头翁》

时间: 2025-05-09 00:40:50

诗句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0:50

原文展示

代悲白头翁
作者:刘希夷 〔唐代〕

洛阳城东桃李花,
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
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
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
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
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
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
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
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
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
唯有黄昏鸟雀悲。

白话文翻译

诗中的每一句,表现了春花的美丽与时光的无情。洛阳城东的桃李花盛开,花瓣纷飞,落在谁家?洛阳的女儿对花色的珍惜,看到落花不禁长叹。今年的花开了又落,明年的花盛开时又会是谁在呢?已经有松柏被砍伐去做柴火,桑田也变成了大海。古人已经不再洛城东,而今人却仍然面对落花随风。年年岁岁的花是相似的,但岁岁年年的人却不同。寄语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应当怜惜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位老人白头真是可怜,曾经的美少年如今已白发苍苍。公子王孙在花树下,清歌妙舞在落花之前;光禄池台的文锦绣,和将军楼阁的神仙画卷。可是一朝卧病却无相识,三春的欢乐又在谁的身边?温婉的美眉能有几时?转瞬之间白发如丝。只看古来歌舞的场地,如今只有黄昏时的鸟雀在悲鸣。

注释

字词注释

  • 洛阳:古代中国著名城市,唐代的都城。
  • 桃李花:指春天盛开的桃花和李花,象征美好。
  • 落谁家:落到谁的家中,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 松柏:古代象征长寿和坚贞的树木。
  • 桑田:原指桑树田地,后用来形容变化。
  • 鹤发:形容白发,鹤象征长寿。

典故解析

  • "飞来飞去落谁家":描述花瓣的飘舞,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感慨。
  • "三春行乐在谁边":表达了孤独和失落感,三春指春天的三个月,意喻欢乐时光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希夷,唐代诗人,字子美,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作品多为抒情诗,常表现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创作背景
《代悲白头翁》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繁荣,诗人通过描绘盛开的花朵与白头翁的对比,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怀念,反映了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代悲白头翁》以洛阳的桃李花为引子,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诗人在描绘盛开花朵的同时,不禁想到生命的无常,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正是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诗中不仅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更通过白头翁的形象,引发对青春逝去的惋惜和对生命轮回的思考。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生的无常,展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深切感受。诗的最后几句以“唯有黄昏鸟雀悲”收尾,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使整首诗在美丽与悲伤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 描述春天桃李花盛开的景象,表现花瓣随风飘落,惹人思索。
  2.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 洛阳的女子对于花色的珍惜,看到落花不禁叹息,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3.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 花朵的轮回与人事的变化,感叹时间的流逝。
  4.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 比喻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感叹松柏被砍伐,桑田变海。
  5.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 反映古人与今人的对比,古人已不在,今人仍在感受落花的美。
  6.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强调花开花落的相似与人事的不同,表现了时间的无情。
  7.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 对年轻女子的劝诫,应该怜惜年老的白头翁,表达对青春的同情。
  8.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 描写白头翁的悲惨与对往日青春的怀念。
  9.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 以往的繁华与美好,现在却变为回忆。
  10.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 描绘过去的繁华景象,展示了美好而短暂的生活。
  11.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 描绘老年人的孤独与被遗忘,感叹春天的欢乐无人共享。
  12.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 通过美丽与衰老的对比,强调青春的短暂与白发的到来。
  13.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 诗的总结,表现对古往今来的感慨,只有黄昏时的鸟雀在悲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头翁比作衰老,强调时间的无情。
  • 拟人:花瓣飞舞和叹息,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形成韵律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花与白头翁的对比,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传达出珍惜当下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花:象征青春与美好,代表短暂的生命。
  • 白头翁:象征衰老与孤独,代表经历过的岁月。
  • 春天:象征生命与希望,但也隐含着无常。
  • 黄昏:象征生命的尽头,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洛阳女儿”是指什么?
    A. 洛阳的女子
    B. 洛阳的花
    C. 洛阳的山
    答案:A

  2. 诗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想表达什么?
    A. 花和人都不会变
    B. 时间流逝,事物循环但人事变迁
    C. 只有花开而人不变
    答案:B

  3.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的意思是什么?
    A. 春天的乐趣在身边
    B. 生病时朋友不认得
    C. 春天的乐趣无人共享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更加强调生命的短暂与变化,而李白则更多表现英雄的壮志与怀古之情。两者都对时间有深刻的思考,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刘希夷研究》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寄言全盛红颜子”以下十句,概括叙述白头翁一生的经历。白头老翁曾是一个美貌少年,从前他也常和公子王孙一起,在树下花前歌舞游乐。“光禄池台文锦绣”两句,以历史上权臣贵戚的豪华奢侈,表现白头翁曾经历过的一段富贵生活。然而,一旦生病衰老,就无人理睬,三春行乐只好让给别人了。这一段通过描写白头翁从红颜到老病、从游乐到孤苦的生活,不仅表示了诗人对青春红颜、清歌妙舞的眷恋、向往,对垂老白头翁的怜悯、同情,同时进一步抒发了对美的短暂和生命的有限的感慨,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结尾四句点明主旨,收束全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两句感叹美貌的少女转眼之间将化作白发的老妇,惋惜青春难驻。“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两句,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迅速消失了!往日繁华热闹的游乐场所,如今只有几只离群的鸟雀在清冷的暮蔼中发出几声凄苦的悲鸣。末句的最后一个“悲”字,是此诗的基调。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应了所谓“诗谶”的说法。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近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小游仙词 其五 小游仙词 其四 小游仙词 其三 小游仙词 其二 小游仙词 其一 偶成二绝句简鲁威学士 其二 偶成二绝句简鲁威学士 廉子祐归省金陵且就秋试作三绝句赠别 其三 廉子祐归省金陵且就秋试作三绝句赠别 其二 廉子祐归省金陵且就秋试作三绝句赠别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顶棚 魚字旁的字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赏善罚淫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宁死不屈 赌誓发原 兼遣 疵诋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十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海岳高深 靡有孑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后仰前合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方字旁的字 包含衢的词语有哪些 皱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