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别孙村老人(寒食日)》

时间: 2025-05-02 18:51:01

诗句

年年渐觉老人稀,欲别孙翁泪满衣。

未死不知何处去,此身终向此原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1:01

原文展示:

年年渐觉老人稀,
欲别孙翁泪满衣。
未死不知何处去,
此身终向此原归。

白话文翻译:

每年都觉得老人越来越稀少,
想要告别孙翁时泪水已湿衣裳。
未曾离世却不知去向何方,
这身躯终究要回到故乡的原野。

注释:

字词注释:

  • 渐觉:逐渐感觉。
  • 老人稀:老人越来越少。
  • 欲别:想要告别。
  • 孙翁:指年长的老人,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的亲人。
  • 泪满衣:眼泪湿透了衣服。
  • 未死:尚未去世。
  • 何处去:去向何处。
  • 此身:指自己的身体。
  • 原归:回归故乡。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明确引用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切感慨,常见于古代诗人对老年与死亡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与白居易齐名,合称“元白”。他在诗歌、散文等领域都有卓越成就,尤其以感情真挚、语言通俗著称。

创作背景:

《别孙村老人(寒食日)》写于寒食节前后,此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然而诗人却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对老人的怀念,反映出他对身边亲人的忧虑和对死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老年人渐渐稀少的感慨以及对离别的惆怅。诗中的“年年渐觉老人稀”开篇即道出主题,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诗人以“欲别孙翁泪满衣”的深情描述了自己与老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亲人离去的忧伤。最后两句“未死不知何处去,此身终向此原归”则更是展现了对生命归属的哲学思考,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故土的依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了元稹对生命、对家庭、对故乡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年年渐觉老人稀:每年都感到老人越来越少,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2. 欲别孙翁泪满衣:想要告别孙翁时,泪水已经湿透了衣服,表达了对别离的深切情感。
  3. 未死不知何处去:虽然老人尚在,却不知道他们的去向,反映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4. 此身终向此原归:最终自己的身体也会回归故土,暗示生命的归宿与轮回。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年年”与“欲别”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未死的状态比喻生命的无常。
  • 情感:通过“泪满衣”生动地传达了悲伤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与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反映出人们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归宿的思考,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人: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亲情的珍贵。
  • 泪水:象征着离别的悲伤与对生命的感慨。
  • :代表故乡,象征归属与安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年年渐觉老人稀”是什么意思?

    • A. 老人越来越多
    • B. 老人越来越少
    • C. 老人没有变化
  2. 诗人流下泪水是因为:

    • A. 高兴
    • B. 伤心
    • C. 生气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生命的无常
    • C.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多地强调了战争带来的离散与忧伤。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和叙事的手法,展现了人生的苦乐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元稹诗文集》
  • 《唐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至钟离发书寄婉素 瓜洲逢丘克庄 沙河舟中 送句容刘少府回扬州 翟好问 柏师文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十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刀字旁的字 言不践行 宜家宜室 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眢井瞽人 知更 衣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拘谨 鬼妻 晕晕忽忽 庐帐 音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谑而近虐 打肿脸装胖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