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5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54:04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
岁星瞻北极,舜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
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这首诗描绘了二气(阴阳、寒暖)在冬至的交汇之处,周朝的立国之年。岁星(即木星)注视着北极星,舜帝的阳光照耀着南方的天空。人们在金殿中朝拜庆祝,欢声笑语的筵席上充满了快乐。四方的国家都在歌唱着和平的道理,谁还敢轻易发起战争?
元稹(779年-831年),字和甫,号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曾任宰相。其诗风清新脱俗,内容涵盖政治、爱情、人生等多个方面。
此诗写于冬至时节,正值农历十一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和谐、太平的渴望。冬至是古人重视的节气,象征着阳光的回归与新的开始。
《咏廿四气诗 冬至十一月中》通过冬至这一时节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社会安定的思考。开头两句以“二气”和“周家”的交织,象征着阴阳平衡与国家的兴盛,展示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接着描写了岁星和舜日,运用天文现象来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延续,暗示着天命与君权的合一。
后半部分转向人们的庆祝活动,描绘了在金殿中隆重的朝拜仪式和欢乐的筵席,这不仅是对过去一年丰收的感恩,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最后一句“谁敢动征边”,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与对战争的警惕,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定与百姓安居乐业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事的深思,充分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社会与自然的敏感与思考。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以及对和平生活的珍视。通过描绘冬至这一节气,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二气”主要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舜日”象征着____。 答案:明德与光明
判断题:诗歌最后一句表达了对战争的赞美。
答案:错误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元稹的《咏廿四气诗》更注重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感受与山水自然的融合。这两首诗在风格与主题上存在明显差异,各自展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