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5:3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5:39:42
花堑接沧洲,阴云闲楚丘。
雨声虽到夜,吟味不如秋。
古屋藏花鸽,荒园聚乱流。
无机心便是,何用话归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花丛与沧海相接,阴云笼罩着楚地的山丘。即使夜晚传来雨声,但吟咏的情趣却不如秋天的清新。古老的屋子里藏着花鸽,荒废的园子里聚集着杂乱的流水。若心中没有执念,又何必再谈归隐的闲适呢?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年不详。他是华严宗的高僧,诗作多受禅宗思想影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可能是在他隐居于山水之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寄栖一上人》是一首抒情的山水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诗的开头通过“花堑接沧洲”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花丛与海洋相接,给人以辽阔之感。而“阴云闲楚丘”则为这幅画增添了一丝淡淡的忧伤,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感怀。
接下来的“雨声虽到夜,吟味不如秋”表现了诗人的一种失落感,尽管夜晚有雨声,但诗的韵味却比不上秋天的清新与丰盈,这里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得恰到好处。古屋中的“花鸽”象征着宁静的生活,而“荒园聚乱流”则暗示生命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这种对比突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眷恋。
最后两句“无机心便是,何用话归休”则表达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强调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若内心无执念,何必再谈归隐的理想。这种对心境的探讨,使整首诗充满了禅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无执念的心态,使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哲学思想。
诗中“花堑接沧洲”中的“沧洲”指什么?
A. 山丘
B. 水域
C. 花丛
D. 古屋
诗人对秋天的情感是?
A. 怀念
B. 失落
C. 喜悦
D. 绝望
“无机心便是,何用话归休”中的“无机心”是什么意思?
A. 充满执念的心
B. 无所执着的心
C. 渴望归隐的心
D. 对自然的向往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也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对山水的细腻描写,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意境。李白的《月下独酌》则通过月光的照耀与孤独的饮酒,表达了对自由与孤独的思考。两者都与贯休的这首诗有着相似的主题,体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