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5:1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19:14
寄宋使君
作者: 贯休 〔唐代〕
寺倚乌龙腹,窗中见碧棱。
空廊人画祖,古殿鹤窥灯。
风吼深松雪,炉寒一鼎冰。
唯应谢内史,知此道心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寺庙环境,寺庙依靠在乌龙山的怀抱中,窗外可以看到碧绿的山脊。空荡的走廊中有壁画,描绘着祖师的形象,古老的殿宇里,仙鹤在窥视着灯光。狂风在深松间呼啸,炉子里的火冷得像冰一样。只有谢内史能理解我这宁静的心境。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字子华,号云溪,因其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而知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擅长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寄宋使君》写作于诗人隐居期间,表现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寺庙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贯休的《寄宋使君》是一首极具禅意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幽深。诗的开头两句“寺倚乌龙腹,窗中见碧棱”,以自然山水映衬寺庙,展现出一种和谐美。接下来的“空廊人画祖,古殿鹤窥灯”,则通过艺术与自然结合的方式,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安宁的氛围。
风声与松雪的描绘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自然的呼啸相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一种深邃的孤独感。而最后一句“唯应谢内史,知此道心澄”,则是对理解诗人心境的人的一种期望与寄托,表现出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境上深入人心,体现出一种超脱的智慧与宁静的心态,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炉寒一鼎冰”)、拟人(“鹤窥灯”)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乌龙”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种动物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天气
“唯应谢内史,知此道心澄”中,“内史”是指:
A. 一位诗人
B. 一位皇帝
C. 一位历史学家
D. 一位隐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贯休的《寄宋使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贯休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呈现出山水与时节的交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