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6:57
雨中春望(时在围中)
作者: 高启 〔明代〕
郡楼高望见江头,
油壁行春事已休。
落尽棠梨寒食雨,
只应啼鸟不知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雨绵绵的时节,诗人在郡楼上远望江面,春天的游乐活动已经结束。寒食节时,棠梨花瓣被雨水打落,只听得鸟儿在喧啼,不知愁苦为何物。
高启(公元 1336- 1373年),明代初期的著名诗人,字太和,号山人,江苏常熟人。他的诗风兼具清丽与沉郁,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雨中春望》写于春季的寒食节,诗人在郡楼上眺望,面对江水与花落,寄托了对春天流逝的感慨。背景是明代政治动荡,诗人或因社会环境而生出淡淡的忧愁。
《雨中春望》以春雨为背景,透过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起首两句描绘了诗人从高处俯瞰江水的情景,展现了他对春天的渴望与期待。然而,随即转折,现实却是春游的欢乐已经结束,油壁车马的欢声笑语已然远去,留给诗人的只有对春天短暂的感叹与失落。
接下来的描写中,棠梨花瓣在寒食雨中纷纷落下,意象的凋零更增添了诗的伤感。最后一句“只应啼鸟不知愁”,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孤独,鸟儿在春天的欢快中不知愁苦,而诗人却陷入了无尽的思绪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运用了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生与逝、欢与愁的对立,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高启通过简练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无常,令人深思。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流逝,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渗透着淡淡的忧伤。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端午节
B. 中秋节
C. 寒食节
D. 春节
诗中“郡楼”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家庭
B. 权力与地位
C. 自然
D. 金钱
诗人对春天的态度是?
A. 欢快
B. 忧伤
C. 无所谓
D. 愤怒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其背景是国破家亡的苦痛,与高启的春日怅惘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春天的不同感受。 高启的诗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细腻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