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26
诗词名称: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夜半幽梦觉,稍闻竹苇声。
起续冻折弦,为鼓一再行。
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
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霙。
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
禅老复何为,笑指孤烟生。
我独念粲者,谁与予目成。
夜半时分梦中惊醒,隐约听到竹子和芦苇的声音。
我起身继续弹奏,因寒冷而折断的弦,努力为乐曲再度演奏。
曲子结束时,天色已然明朗,玉楼已显得巍峨壮丽。
我心中怀念二三好友,提笔便有雪花飞舞。
我们共同在竹林中聚会,身影如孤雁般轻盈。
优美的言辞在寒冷和饥饿中流出,身处困境却诗意盎然。
禅师何必再说什么,笑指那孤烟缭绕而生。
我独自想念那些光彩照人的人,谁能与我共同成就这份美好?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在西湖游玩时,正值雪天。诗中通过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思考。诗作反映出他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的态度。
苏轼的《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全诗通过描绘雪中游西湖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几句,诗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竹苇的声音,瞬间唤起了对大自然的感受。这种细腻的描写,令人感受到冬夜的宁静与寒冷。
接着,诗人以“起续冻折弦”来表达因寒冷而产生的不便,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沮丧,而是继续为乐曲而努力,展现了其不屈的精神。诗的中段,诗人描绘了西湖的美丽,玉楼峥嵘,象征着一种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有怀二三子”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他在雪中写作,落笔飞霙,充分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最后几句,诗人以“禅老复何为”来反思人生,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领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形成了丰富的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敬畏、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命的思考。通过雪中游西湖的场景,诗人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依然能够在诗中找到生的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夜半幽梦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宁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B
诗中提到的“玉楼”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丽与理想
C. 友谊
答案:B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友谊和生命的思考
C. 对人生的抱怨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欣赏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