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时间: 2025-05-07 08:15:26

诗句

夜半幽梦觉,稍闻竹苇声。

起续冻折弦,为鼓一再行。

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

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霙。

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

禅老复何为,笑指孤烟生。

我独念粲者,谁与予目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5:26

诗词名称: 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夜半幽梦觉,稍闻竹苇声。
起续冻折弦,为鼓一再行。
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
有怀二三子,落笔先飞霙。
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
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
禅老复何为,笑指孤烟生。
我独念粲者,谁与予目成。

白话文翻译

夜半时分梦中惊醒,隐约听到竹子和芦苇的声音。
我起身继续弹奏,因寒冷而折断的弦,努力为乐曲再度演奏。
曲子结束时,天色已然明朗,玉楼已显得巍峨壮丽。
我心中怀念二三好友,提笔便有雪花飞舞。
我们共同在竹林中聚会,身影如孤雁般轻盈。
优美的言辞在寒冷和饥饿中流出,身处困境却诗意盎然。
禅师何必再说什么,笑指那孤烟缭绕而生。
我独自想念那些光彩照人的人,谁能与我共同成就这份美好?

注释

  • 幽梦:静谧的梦境。
  • 竹苇声:竹子和芦苇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氛围。
  • 冻折弦:因天气寒冷而导致的琴弦断裂。
  • 玉楼:指高洁的楼阁,象征美丽与壮观。
  • 飞霙:比喻雪花飘落。
  • 竹林会:与友人在竹林中聚会的场景。
  • 寒饿:指在艰难环境中的生存状态。
  • 孤烟:孤独的烟云,象征孤独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之情,常常融入对自然的观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在西湖游玩时,正值雪天。诗中通过雪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思考。诗作反映出他在逆境中仍保持乐观的态度。

诗歌鉴赏

苏轼的《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全诗通过描绘雪中游西湖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几句,诗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竹苇的声音,瞬间唤起了对大自然的感受。这种细腻的描写,令人感受到冬夜的宁静与寒冷。

接着,诗人以“起续冻折弦”来表达因寒冷而产生的不便,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沮丧,而是继续为乐曲而努力,展现了其不屈的精神。诗的中段,诗人描绘了西湖的美丽,玉楼峥嵘,象征着一种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有怀二三子”一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他在雪中写作,落笔飞霙,充分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最后几句,诗人以“禅老复何为”来反思人生,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领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对友情、人生和艺术的思考,形成了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半幽梦觉:夜半时分在梦中惊醒,暗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稍闻竹苇声:竹苇的声音象征自然的生命力。
  • 起续冻折弦:表明面对困难的勇气与坚持。
  • 曲终天自明:经历曲折后,天地明朗,象征希望。
  • 玉楼已峥嵘: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壮丽的意境。
  • 有怀二三子: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增加了情感深度。
  • 共为竹林会:团聚的温暖与欢愉。
  • 秀语出寒饿:在困境中依然能创造出美好的诗句。
  • 禅老复何为:反思人生的意义,探讨存在的价值。
  • 我独念粲者:对往昔的怀念,增添了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孤烟”形容孤独的思考,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竹苇的声音仿佛有生命,增强了自然的情感。
  • 对仗:如“曲终天自明,玉楼已峥嵘”,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敬畏、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命的思考。通过雪中游西湖的场景,诗人传达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面对艰难困苦,依然能够在诗中找到生的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纯洁与孤独,代表诗人内心的冷静与思考。
  • 竹林:象征友谊与宁静,代表诗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
  • 孤鸿:象征孤独与自由,强调诗人在自然中的独立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夜半幽梦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宁
    B. 孤独
    C. 兴奋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玉楼”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美丽与理想
    C. 友谊
    答案:B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自然的描绘
    B. 对友谊和生命的思考
    C. 对人生的抱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对自然的描绘上都有独特的视角,李白的诗常显得豪放奔放,而苏轼则更加细腻、内省。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方式各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苏轼诗词集》
  2. 《宋诗三百首》
  3. 《古诗文赏析》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欣赏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 寄宇文判官 赠西岳山人李冈 送祁乐归河东 林卧 鼓吹曲辞 其四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 醉戏窦子美人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昏扰 岩堡 和颂 飞字旁的字 沈魂 威望素着 齐字旁的字 通辩 步开头的成语 甘字旁的字 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拙贝罗香 出其不意 私字儿的字 竹字头的字 吹唇唱吼 穿靴戴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