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7:0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7:00:47
再和〔二首〕
苏轼
眼花错莫鬓霜匀,病马羸驺只自尘。
奉引拾遗叨侍従,思归少傅羡朱陈。
衰年壮观空惊目,险韵清诗苦斗新。
最后数篇君莫厌,扌寿残椒桂有余辛。
忆观沧海过东莱,日照三山迤逦开。
桂观飞楼凌雾起,仙幢宝盖拂天来。
不闻宫漏催晨箭,但觉檐阴转古槐。
供奉清班非老处,会稽何日乞方回。
再和诗两首:
眼前的花朵和脸上的白发混杂在一起,病马和瘦驴只是在尘土中行走。
我奉命侍奉朝廷,心中却想着归去,羡慕那少傅朱陈的荣华。
衰老的年纪里壮观的景象让我惊叹,清新的诗韵却让我感到艰难。
最后几篇诗作请你不要厌烦,愿能长寿的椒桂还有余味。
回忆起观沧海时经过东莱,阳光照耀着三山,延绵开阔。
桂观的飞楼在雾中升起,仙幢宝盖拂动着天空而来。
不听宫里的漏声催促晨箭,只觉檐下的阴影慢慢转移到古老的槐树上。
供奉的清班并非老成的地方,会稽何时能再次请求归来。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词,影响深远。
这两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因身处政治风波与岁月流逝,常感慨人生的无常与衰老的无奈,但仍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苏轼的《再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老年人在生活与理想之间的挣扎。首首诗句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第一首诗中“眼花错莫鬓霜匀”,以花与霜的对比,传达了时间的流逝让他感到的惆怅;而“衰年壮观空惊目”则是对壮丽景色的惊叹与无奈,衰老让他无法尽情享受。第二首诗则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描绘了观沧海时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中“仙幢宝盖拂天来”的意象,体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虽身处世俗,却心向自由与清新。整首诗以对比与意象的交错,构筑了一幅老年人的心灵画卷,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衰老的描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诗人对生活的执着与热爱,反映出苏轼在晚年仍然保持的积极态度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苏轼的字是什么?
a) 子瞻
b) 子涵
c) 子墨
“眼花错莫鬓霜匀”中的“霜”指的是?
a) 年龄
b) 花
c) 雪
诗中提到的“少傅”是指什么?
a) 官职
b) 书籍
c) 朋友
推荐阅读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苏轼在《再和》中的意象更为丰富,而王维则侧重于宁静的自然与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