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 其五 曲槛》

时间: 2025-04-28 20:22:15

诗句

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

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22:15

原文展示:

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白话文翻译:

流水映照着红色的栏杆,浮萍漂浮在清澈的水面上。谁能看到栏杆上的人呢?他默默无言地看着水面上的浮萍飘荡。

注释:

  • 流水:流动的水,表示清澈的水流。
  • 朱栏:红色的栏杆,通常是指窗栏或阳台的栏杆,具有美观的装饰性。
  • 浮萍:一种水生植物,常漂浮于水面,象征着漂浮不定的状态。
  • 明鉴:明亮的水面,像镜子一样清晰。
  • :指窗台或栏杆,通常是供人倚靠的地方。
  • 无言:没有说话,指内心的沉思或默默的观察。
  • 观物泛:观察水面上漂浮的物体,泛指水面上的浮萍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气魄,也有细腻的情感。他的创作受到家庭背景、政治风波、社会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身处困境的他常常借诗歌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在这种环境下,苏轼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诗歌鉴赏: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五 曲槛》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沉思。诗中,流水的清澈与朱栏的鲜艳形成鲜明对比,浮萍在水面上漂浮,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漂泊不定。苏轼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

诗中“谁见槛上人”一句,反映了诗人在社会与自然中孤独的处境。他像那漂浮的浮萍,无依无靠,默默观物,似乎在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理,显示了苏轼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水照朱栏:流水清澈,映照出栏杆的红色,表现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2. 浮萍乱明鉴:浮萍在水面上漂浮,打破了镜面般的宁静,暗示着生活的不安稳。
  3. 谁见槛上人:提问的方式,表达出一种孤独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隔阂。
  4. 无言观物泛:默默地观察水面上的浮萍,表现出内心的沉思与对周遭事物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水的清澈。
  • 拟人:浮萍似乎有了生命,能“泛”在水面上,增加了诗的动感。
  • 对仗:结构上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题在于探讨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传达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独处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消逝,暗示生活的短暂。
  • 朱栏:代表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但同时也显现出一种距离感。
  • 浮萍: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暗示人生的不确定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朱栏”指的是什么?

    • A. 红色的栏杆
    • B. 绿色的草地
    • C. 蓝色的天空
  2. 诗中“浮萍”象征着什么?

    • A. 稳定
    • B. 漂泊
    • C. 安宁
  3. 诗人通过“无言观物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着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哲学思考。

相关查询

双双燕 双双燕 为陈敬如题《燕燕楼图》 双双燕 其三 三和前韵 双双燕 其二 再和砚荪 双双燕 其一 秋燕,用梅溪韵 双双燕 秋日过横山堂 双双燕 和梅溪韵 双双燕 冰吾拈此调见寄,借梅溪旧叶报之,美成云:燕子不知何世,哀怨深矣 双双燕 七夕 双双燕 题佟汇白中丞伯仲渔樵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户字头的字 身字旁的字 部头 燕跃鹄踊 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车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尾大不掉 几字旁的字 儿皇帝 宏裁 旷日引久 寡青 圣裔 横刀揭斧 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苗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