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1:5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1:54:56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苏轼
秋早川原净丽,雨余风日清酣。
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但有樽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
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
全诗翻译:
秋天的早晨,河川和原野显得清新而美丽,雨后,风和日光都显得格外舒适。
从今往后,我将回到田间耕作,谁能送我到池南去呢?
只要酒杯中有美酒,何必在墓上追忆征战的经历?
我听说乌衣巷口的景象,如今已是烟草萋萋,模糊不清。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笔。苏轼在文学上极具影响力,尤其以诗词和散文闻名。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被贬谪期间,充满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沉思与自省。
苏轼的《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秋早川原净丽”展示了一个清新宜人的秋季景象,雨后的风和日光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这样的环境不仅让人愉悦,更引发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表达了诗人渴望返回田园、远离官场的心情。这里的“剑外”象征着权力与纷争,而“池南”则是归隐生活的象征。诗人虽然对归隐生活充满期待,但同时也感慨于无人相送,体现了孤独的情感。
“但有樽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则是对过往征战生涯的反思。诗人认为,与其在墓碑前追溯征战的荣耀,不如在酒杯中尽享当下的快乐。这一转折显示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他更看重的是当下的享受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一句“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乌衣巷的美好已被岁月淹没,烟草萋萋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清丽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示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反思,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化巨匠的深邃与丰富的内涵。
整首诗传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中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出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哲学思考。
下列句子中,哪一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A. 雨余风日清酣
B. 何人送我池南
C. 听道乌衣巷口
D. 何须墓上征西
“樽中若下”指的是什么?
A. 归隐生活
B. 享受当下的快乐
C. 战争的回忆
D. 孤独的感受
诗中提到的乌衣巷,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自然
B. 过往的繁华
C. 田园生活
D. 战争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