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陈氏庄园》

时间: 2025-04-28 08:00:06

诗句

去郭息尘事,支筇原上村。

言寻太丘长,得过辟疆园。

竹影半塘水,秋声午夜猿。

凌朝登小阁,山色在前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00:06

原文展示:

宿陈氏庄园
作者: 佛旸 〔清代〕

去郭息尘事,支筇原上村。
言寻太丘长,得过辟疆园。
竹影半塘水,秋声午夜猿。
凌朝登小阁,山色在前轩。

白话文翻译:

在城郭之外,远离尘世的琐事,
我拄着竹杖,走向山上的村庄。
听说要去太丘拜访长者,
无意中路过了辟疆的园子。
竹影倒映在半塘的水面上,
秋天的声音在午夜传来猿啼。
清晨我登上小阁,
眼前是青山的景色。

注释:

  • : 城郭,古代城市的围墙。
  • 息尘事: 远离尘世的事务。
  • 支筇: 拄着竹杖。
  • 太丘: 指的是古代著名的隐士或学者,代表一种追求理想的生活。
  • 辟疆园: 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园林,象征着人们追求清净生活的地方。
  • 竹影、塘水: 描述自然环境,传达宁静的氛围。
  • 秋声、午夜猿: 突出自然的声音和孤寂的氛围。
  • 凌朝: 清晨,意指早上的时候。
  • 小阁: 指小楼阁,作为观景的地方。
  • 山色: 山的颜色,指自然的秀丽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佛旸,清代诗人,生平较为低调,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他的诗作常体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追求自然与心灵的自由。

创作背景:

《宿陈氏庄园》写于佛旸在一处乡村的住宿体验,通过描写山水田园的景色,表达了他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士人对隐逸、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宿陈氏庄园》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全诗以“去郭息尘事”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喧嚣的宁静境地,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态。诗中通过“竹影半塘水,秋声午夜猿”等意象,描绘了山水的幽美与自然的和谐,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清新、宁静的环境中。这种景象不仅让人心灵舒畅,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凌朝登小阁,山色在前轩”一句,通过小阁的设定,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自然的欣赏与思考。小阁成为了观察自然的一个高点,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高度洞察和对美的不断追求。整首诗无不充满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情眷恋,诗人通过对身边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折射出士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郭息尘事: 诗人强调要远离城市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
  2. 支筇原上村: 描述了诗人用竹杖行走于乡村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
  3. 言寻太丘长: 提到要拜访隐士,体现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
  4. 得过辟疆园: 经过一个清幽的园子,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环境的陶醉。
  5. 竹影半塘水: 通过竹影和水面,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6. 秋声午夜猿: 秋天的声音与猿啼,增添了诗的孤寂和秋意。
  7. 凌朝登小阁: 清晨时分,登上小阁,暗示着一种清新、明朗的状态。
  8. 山色在前轩: 眼前的山色,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诗人心灵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竹影半塘水”中,竹影比喻自然的清幽。
  • 拟人: “秋声午夜猿”使自然景物具有了人的情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隐逸士人的生活理想和对人世纷扰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影: 象征着清雅与宁静,传达出一种诗意的自然之美。
  • 塘水: 水面反射的景象,代表了自然的和谐与灵动。
  • 秋声: 秋天的声音象征着时光流逝与孤独感。
  • 山色: 代表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郭”指的是哪种地方?

    • A) 乡村
    • B) 城市
    • C) 山林
    • D) 河流
  2. “竹影半塘水”的描写主要体现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人的活动
    • C) 历史的回忆
    • D) 社会的喧嚣
  3. 诗中“言寻太丘长”中的“太丘”指代的是?

    • A) 一种植物
    • B) 一位隐士
    • C) 一处山峰
    • D) 一种器物

答案:

  1. B) 城市
  2. A) 自然的美
  3. B) 一位隐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与《宿陈氏庄园》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 李白的《庐山谣》则展现了更为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佛旸的细腻描绘形成对比,突显了不同诗人的风格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维与山水诗》

这些书籍可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读退之李花诗 读诗 读梁武帝事 读汉书二首 读汉书二首 读陈蕃传 过杨村 纪闻悼旧 类试所戏,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釜的成语 求仁得仁 两济 左顾右视 沉陷 桑沧 鼓噪四起 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贤人 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黑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无长物 幾字旁的字 包含间的词语有哪些 反旅 出乎预料 攴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