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9: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9:55
九峰过重阳
作者: 陈藻 〔宋代〕
算来七十五重阳,无酒今朝对菊黄。
记得苏杭船上坐,一番醒眼咏诗章。
这首诗回顾了自己经历的重阳节,已是七十五个重阳,没有酒伴,今天只能面对着黄菊。记得在苏杭的船上,在那时我曾兴致勃勃地吟咏诗篇。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重阳节有“登高”习俗,象征着祈求健康长寿,文人雅士在此时吟咏,流传着“白菊”与长寿的典故。
作者介绍:
陈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及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节日中对往昔的怀念与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个人的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开头“算来七十五重阳”,体现了时间的流逝,重阳节成了一种生命的标记,诗人意识到自己已步入老年,心中难免生出惆怅。接着“无酒今朝对菊黄”,无酒的孤独感与菊花的盛开形成对比,菊花不仅象征着节日,更是长寿的象征,暗含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继续的执着。最后一句“记得苏杭船上坐,一番醒眼咏诗章”,通过回忆与友人游船吟诗的场景,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温暖与美好时光的珍贵,仿佛在呼唤往昔的欢乐。整体来看,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孤独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重阳节的深情回忆,以及对美好往昔的向往,体现了人生的哲理和情感的真挚。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重阳节的习俗与菊花的象征意义结合,表现了人们对长寿、健康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重阳节在农历的哪一天?
A. 八月初八
B. 九月初九
C. 十月初十
诗中提到的“菊黄”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长寿和节日
C. 孤独的情感
诗人回忆的地点是哪里?
A. 北京
B. 苏杭
C. 成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也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与陈藻的《九峰过重阳》在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生命和节日的深刻反思。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九峰过重阳》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