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子夜曲》

时间: 2025-05-02 02:58:58

诗句

苏台新柳金婆娑,西山塞蘸西江波。

台端女儿春思多,镜中巧蹙双青蛾。

凤衾香残鸳梦促,瘦损腰肢无一束。

花开花落向琐窗,芳春速去多匆忙。

郎归不功果何似,肠断飞来双燕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8:58

原文展示:

子夜曲
作者: 徐庸 〔明代〕

苏台新柳金婆娑,
西山塞蘸西江波。
台端女儿春思多,
镜中巧蹙双青蛾。
凤衾香残鸳梦促,
瘦损腰肢无一束。
花开花落向琐窗,
芳春速去多匆忙。
郎归不功果何似,
肠断飞来双燕子。

白话文翻译:

在苏台新柳轻盈摇曳的舞姿中,
西山的余晖映照着西江的波光。
台上的女子春思浓烈,
镜中细眉微蹙,似双青蛾。
凤被上的香气已淡,鸳鸯的梦也匆匆结束,
纤细的腰肢已无一束缠绕。
花开花落透过小窗,
芳春匆匆而去,令人感到急迫。
郎君归来无成就,
只让人肠断,飞来的双燕似的悲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婆娑: 形容柳树轻盈摇动的样子。
  • 塞蘸: 描述西山的余晖轻轻洒落在西江水面上。
  • 巧蹙: 精巧地皱眉,形容女子的思虑。
  • 凤衾: 指华丽的被子,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梦境。
  • 鸳梦: 代表爱情的美好梦境。
  • 肠断: 形容心中极为悲伤。

典故解析: “凤衾”和“鸳梦”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诗中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庸,明代诗人,字仲华,号云海,生于江苏,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与女子的思念,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无奈。

诗歌鉴赏:

《子夜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春天的思念与忧伤。首联“苏台新柳金婆娑,西山塞蘸西江波”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诗句迅速转入对女子内心情感的深刻探讨。尤其是“凤衾香残鸳梦促”,通过细致的意象展现出女子对爱情的期待与失落,反映了人们在美好时光中对逝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春思”、“香残”、“匆忙”等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爱情的脆弱,情感层层递进,最终以“郎归不功果何似,肠断飞来双燕子”作为高潮,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悲伤。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爱情的追求与失落,使整首诗充满了感伤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苏台新柳金婆娑: 描绘春日柳树轻盈摇曳的美丽姿态,营造出宁静的春天氛围。
  • 西山塞蘸西江波: 描述日落时分,西山的光影洒落在西江水面,增加了诗句的画面感。
  • 台端女儿春思多: 指台上的女子因春天的到来而思绪万千,展现她的内心情感。
  • 镜中巧蹙双青蛾: 她在镜中微微皱眉,似乎在思念某人,展示了她的忧愁。
  • 凤衾香残鸳梦促: 香气淡去,梦境匆匆,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已成往事。
  • 瘦损腰肢无一束: 描绘女子因思念而消瘦,表现了她内心的苦闷。
  • 花开花落向琐窗: 花的开放与凋零暗喻着时间的流逝,女子的思念变得更加迫切。
  • 芳春速去多匆忙: 表达春天的美好时光转瞬即逝,令人感叹。
  • 郎归不功果何似: 意指心中情感的无奈与失落。
  • 肠断飞来双燕子: 燕子归来,却因思念而心痛,象征着情感的深重。

修辞手法:

  • 比喻: “凤衾香残”比喻爱情的美好已逝。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通过“芳春速去”赋予春天情感,增强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春天的赞美与对爱情的思念,表现了女性对于爱情的渴望与失落,深刻反映出人们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柳: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西山: 代表着远方,承载着思念的情感。
  • 双青蛾: 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思绪,暗示了情感的复杂。
  • 凤衾: 象征着爱情的甜美与温暖。
  • 燕子: 象征归属与思念,暗示着情感的深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凤衾”指的是哪种事物?
    A. 被子
    B. 衣服
    C. 食物

  2. 诗中“肠断飞来双燕子”中,双燕子象征着什么?
    A. 归属与思念
    B. 快乐与幸福
    C. 时间与流逝

  3. “花开花落向琐窗”中,花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美好与希望
    B. 时间的流逝
    C. 繁华与凋零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与无奈,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杜甫的《春望》则在描写春天的同时,反映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两者在情感的深度和意象的运用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通过上述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子夜曲》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风叹四首 秋风叹四首 七用喜雨韵三首 邳州 明仲小侄归江浙饯之西渡有感二首 六用喜雨韵三首 六用喜雪韵二首 窥窗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诸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流风余韵 鬯字旁的字 搜开头的成语 列峙 坐筵 见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燃气 三框儿的字 廉称 提土旁的字 寻短见 匿光 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宽豁大度 蛇杯弓影 体察民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