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7:55
泽国芙蓉吐,林园络纬鸣。
十分涵夜色,一片起秋声。
处处催刀尺,偏教懒妇惊。
在泽国的芙蓉花竞相开放,树林里蟋蟀声声作鸣。
夜色十分浓厚,四周响起阵阵秋天的声音。
到处都在催促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情景让懒惰的妇女惊醒。
作者介绍:徐庸,明代诗人,生于南方水乡,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江南地区的秋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当时南方的乡村生活与人们的内心感受。
徐庸的《子夜吴歌四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深邃。开篇以“泽国芙蓉吐”勾勒出水乡的美丽景致,芙蓉花的开放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林园络纬鸣”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夜晚,蟋蟀的鸣叫声为寂静的夜增添了生动的气息。诗句中“十分涵夜色”将夜色的深厚与宁静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感受到秋夜的清冷与安静。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情感的主题——“处处催刀尺,偏教懒妇惊”。这里的“催刀尺”通过时间的流逝唤起了人们的警觉,懒惰的妇女在此情景中被惊醒,暗示着生活的节奏与不可抗拒的时间。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也传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在描绘秋夜的同时,蕴含了对生活的沉思,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命运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自然的描绘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间的感慨,展现出人们在自然与时间之间的共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泽国”指的是哪种地方?
“处处催刀尺”中的“刀尺”比喻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庸的《子夜吴歌》与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徐庸更侧重于自然与生活的交融,而李白则倾向于历史与个人情感的反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