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7:23
蜡烛照空帷,春宵难达曙。
袷衣不著绵,预识中无絮。
蜡烛的光照亮了空旷的帷帐,春夜漫长,难以迎来黎明。
身上穿着薄袷衣,没有裹上绵被,心中预感到睡梦中没有温暖的絮状物。
此诗虽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春宵”与“曙”一词常在古诗中出现,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期待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而漫长的春夜却让人感受到孤独与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介绍:商景徽(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写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细腻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作者在夜晚独坐,蜡烛微光照耀下,感受到春夜的寒冷与孤寂,激发了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子夜四时歌 其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春夜。诗人通过“蜡烛照空帷”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寂寞的氛围,仿佛在无边的夜色中,只有微弱的烛光陪伴着他。接下来的“春宵难达曙”更是加强了这种感情,春夜本应是温暖而富有生机的,却因为漫长而让人感到无奈和孤独。
而在衣着的描写中,诗人用“袷衣不著绵”表达了自己身体上的寒冷和内心的孤寂。他似乎在述说着对温暖的渴望,然而“预识中无絮”的句子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自嘲。诗人明白自己无法得到温暖,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显沉重。
整体来看,诗人在简单的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反映出对春夜的复杂感受,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期待,又有对孤独现实的感叹。这种深情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寒冷与孤独,表达了对温暖生活的渴望与对孤独现实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时光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夜晚?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人用哪种物品照亮夜晚?
A. 灯
B. 月光
C. 蜡烛
D. 星星
诗中提到的“袷衣”指的是什么?
A. 外套
B. 内衣
C. 裙子
D. 风衣
答案:1. B 2. C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商景徽的诗更侧重于内心的感受,而李白则更多描绘外部的景象和历史的回忆。两者都表现出对孤独的感叹,但情感基调与表现形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