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54: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4:20
春意复蹉蛇,园林日愁寂。
枝边绿阴重,砌下红英积。
兹亭花最繁,飘零尤可惜。
春天的气息再次缓慢地回归,园子里每天都愁苦而寂静。
树枝上的绿荫更加浓厚,台阶下的红花积累成堆。
在这亭子里,花儿开得最为繁盛,然而它们的飘零更加令人惋惜。
此诗虽无特定典故,但其表达的对春花的惋惜与古人常有的花落之悲相呼应,尤其是在《红楼梦》中,花落即人去的意境,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诗人。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于世,该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之一。司马光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本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时。诗人通过对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短暂的惋惜,反映了北宋时期士人的情怀。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九 惜花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首句“春意复蹉蛇”以生动的比喻引入主题,春天的气息如同缓慢而不急的蛇,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春天的来临并非一帆风顺。紧接着的“园林日愁寂”则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生机与寂静之间的对比。
在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枝边绿阴重,砌下红英积”描绘了春天繁荣的景象,绿荫浓厚,红花纷飞,然而“飘零尤可惜”却又道出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尽管花开得绚烂,但终究难逃落幕的命运。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惋惜,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感伤。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司马光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古代文人特有的情怀和审美。
整首诗通过对春花的描写,反映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的珍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中“春意复蹉蛇”表达了什么情感?
“砌下红英积”中的“红英”指的是什么?
诗中对花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