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6:55
游李卫公平泉庄
相国已何在,空山余故林。
曏时堪炙手,今日但伤心。
陵谷尚未改,门阑不可寻。
谁知荆棘地,鹤盖旧成阴。
游览李卫公的泉庄,
相国如今何处可寻,空山仍是往日的旧林。
往昔在此处曾是热闹的场所,如今只剩下伤感。
山陵与谷地依然未变,门前的栏杆已无处可寻。
谁能想到,荆棘丛生的地方,曾有鹤的庇护成了阴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李卫公是唐朝著名的宰相,诗人通过对李卫公的追忆,表达自己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如今荒凉的对比。诗中提到的鹤,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暗示曾经的美好已不再。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司马光的诗风简练、情感真挚,常以历史和个人经历为题材,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游李卫公平泉庄》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政治动荡,社会变迁。诗中的李卫公象征着昔日的辉煌与理想,诗人通过游览旧址,感怀历史的变迁,寄托对理想与美好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对李卫公泉庄的游览,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深切怀念与现实的失落感。首句“相国已何在”,开篇便引入对历史人物的追忆,透出一种孤独感与思索。接下来的“空山余故林”,描绘了幽静的环境,却又让人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氛围,似乎在暗示着曾经的盛景已不复存在。
“曏时堪炙手,今日但伤心”,将时间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变化紧密结合,表达出对往日繁华的缅怀和今日现状的无奈。接下来的“陵谷尚未改,门阑不可寻”则进一步强调时光的流逝带来的无情,旧日的门阑已消失无踪,似乎暗示着人们对历史的遗忘。
最后的“谁知荆棘地,鹤盖旧成阴”则通过对比,揭示了自然与人文的变化,荆棘丛生的地方取代了曾经的高洁与安宁,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丰富,情感上深邃,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构成了一幅深刻的历史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李卫公泉庄的游览,反映了历史变迁带来的情感冲击,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虑与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相国已何在”中“相国”指的是谁?
A. 李白
B. 李德裕
C. 杜甫
D. 司马光
诗中“陵谷尚未改,门阑不可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失落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鹤盖”象征什么?
A. 贫困
B. 高洁与理想
C. 时间的流逝
D. 友情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司马光的《游李卫公平泉庄》更加强调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沧桑,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二者均展现了诗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