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9:11
作者: 纪青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一个虚亭倚翠林,亭前慈孝竹阴深。白云落尽花同落,半点残红无处寻。
一个空荡荡的亭子依偎在翠绿的树林里,亭子前面竹子的阴影深深,给人一种慈祥和孝敬的感觉。白云飘散后,花瓣也随之飘落,只剩下那一丝残留的红色却无处可寻。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如“亭”、“竹”、“白云”等在古代诗词中多次出现,常常用以表达孤独、时间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纪青,明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常常蕴含深刻的情感与思考。
《阿那曲》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人生的无常而作,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清新典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第一句中“一个虚亭”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与空旷的感觉,而“倚翠林”则赋予了这份孤独以优美的自然背景。接下来的“亭前慈孝竹阴深”,竹子在古代文化中常与高洁、坚韧相关联,这里则通过“慈孝”二字,赋予竹子以温暖的情感,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白云落尽花同落”一句,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白云的消散与花朵的凋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最后一句“半点残红无处寻”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不可再得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营造上极具层次感,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诗人展现了对自然、时间与人生的感悟,令人心生感慨。
整首诗通过自然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短暂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中“虚亭”指的是什么?
A. 一个有客人的亭子
B. 一个空荡荡的亭子
C. 一个漂亮的亭子
D. 一个破旧的亭子
“白云落尽”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时间的流逝
C. 大自然的变化
D. 人生的悲欢
“残红”指的是什么?
A. 剩下的花瓣
B. 夕阳的颜色
C. 竹子的颜色
D. 空亭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