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9:41
转应词二首 其一
双燕双燕,去岁今年相见。
往来东舍西家,衔得泥中落花。
花落花落,又在暮寒池阁。
全诗翻译:
双双的燕子,去年和今年再次相见。
它们在东边的房舍和西边的家中来回穿梭,
衔着泥土中的落花。
花儿又落了,依旧在寒冷的傍晚池阁之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燕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诗中提到的“落花”不仅仅是自然现象,也反映了人事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燕子衔泥筑巢,寓意着生育和繁衍。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420),字季明,号阮亭,明代初期著名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典雅,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在诗中通过燕子和花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渴望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转应词二首 其一》通过对燕子和花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机。诗的开头以“双燕双燕”引入,反复的吟唱使得燕子的形象更加生动,仿佛能听到它们在空中轻快的叫声。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给人希望与生机。
“往来东舍西家,衔得泥中落花。”这一句描绘了燕子在东南西北的活动,生动展现了它们的灵动与自由,同时也暗示了它们为家园奔波的辛劳。衔泥筑巢的细节,增加了燕子与自然的亲密感,同时“泥中落花”的意象更是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结合,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花落花落,又在暮寒池阁。”以“花落”作为重复,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暮寒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丝凄凉,池阁的静谧则增添了一种孤独与思考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中透出淡淡的忧伤,体现了生与死、聚与散的哲学思考,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双燕双燕,去岁今年相见。
往来东舍西家,衔得泥中落花。
花落花落,又在暮寒池阁。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燕子和花的意象交融在一起,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双燕”象征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花落花落”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描述花的美丽
B. 强调时间的流逝
C.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作者是什么时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启的《转应词二首 其一》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借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高启更侧重于对生命流转的感悟,而张若虚则通过水月的意象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各具特色,但都能引发读者对生命与时间的深思。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