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尧夫先生相招游夏圃》

时间: 2025-07-26 20:45:06

诗句

野迥秋光满,迳微朝露寒。

登高与行远,余力尚桓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45:06

原文展示:

野迥秋光满,迳微朝露寒。登高与行远,余力尚桓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四野空旷,阳光洒满大地,清晨的露水显得微微寒冷。登高望远,虽然体力还算充沛,但也有些疲惫。

注释:

  • 野迥:野外空旷、遥远。
  • 秋光:秋天的光景,指阳光明媚的秋季。
  • :小路,指行走的小径。
  • :细小、轻微。
  • 朝露:早晨的露水,清晨时分自然现象。
  • :表示天气变凉。
  • 登高:爬高处,寓意视野开阔。
  • 行远:走得远,意指远足或旅行。
  • 余力:剩余的力气。
  • 尚桓桓:尚且还有些余力,形容力气的微弱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时,蕴含了“登高望远”的传统意境。这种意境自古以来在文人诗作中屡见不鲜,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儒家思想,强调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诗风质朴自然,注重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收获之时,诗人可能是在感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思考人生、感慨时光流逝,表达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司马光的《和尧夫先生相招游夏圃》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诗中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内心的感受。开篇“野迥秋光满”,以“野”字引入,传达了一种空旷、广阔的意境,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而“秋光满”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阳光的明媚,似乎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暖。接下来的“迳微朝露寒”则是描写晨露的寒冷,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秋天的凉意逐渐降临,时光在流逝中带来温度的变化。

“登高与行远”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而“余力尚桓桓”则反映出一种淡淡的疲惫感,似乎在告诫我们,尽管生活中充满了美好,但也不可忽视内心的疲惫与思考。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给人以启发。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野迥秋光满”: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图景,强调了空旷与光明。
    2. “迳微朝露寒”:通过清晨的露水,呈现出一种微凉的感觉,暗示秋天的到来。
    3. “登高与行远”:表达了追求远大理想的精神,象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 “余力尚桓桓”:反映了对生命力的珍重,虽然感到疲惫,但依然向前。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登高”与“行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秋光”、“朝露”等意象,营造出秋天的氛围,富有画面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人对生命力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秋光:象征着丰收与生命的成熟。
  • 朝露:代表着清晨的希望与新的开始。
  • 登高:象征着追求理想与开阔的视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迥”是什么意思? A. 野外空旷
    B. 田野肥沃
    C. 山野崎岖

  2. “朝露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A. 冷
    B. 热
    C. 温暖

  3. 诗中的“余力尚桓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充满活力
    B. 感到疲惫
    C. 无所畏惧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是一首描绘秋天的诗,但杜甫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而司马光则更偏重于自然之美与个人心境的融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司马光年谱》
  • 《资治通鉴》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踏莎行·题讱庵填词图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一 春 踏莎行 绣床凝思 踏莎行 踏莎行 述怀兼呈金振公 踏莎行 早春景陵道中兼旬阴雨 踏莎行 武汉东湖 踏莎行(夜凉) 踏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以壮观瞻 掷地作金石声 关开头的成语 母亲 收兵回营 黽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万目睚眦 鹿字旁的字 行字旁的字 攻城略地 猦穅及米 败德辱行 年鬓 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相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