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0:14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
皇家骏命承苍穹,
烝民这杰生维嵩。
圣贤会合若符契,
坐致四海登熙隆。
三阶清平九鼎重,
指麾拱揖安华戎。
人情谁不乐将相,
往往皓首忘疲癃。
北平饮乳尚怀印,
千秋乘车犹入宫。
唯公致政年甫至,
耳目明利志气充。
幡然脱去万钟禄,
心仪高远如翔鸿。
灵台不复絓尘务,
至德恬淡含黄中。
英华纯粹积不发,
事业转为文字工。
大篇短韵间金石,
远追吉甫流清风。
刻雕众物非用意,
默与元化参神功。
应刘鲍谢事奇巧,
细琐岂足夸才雄。
裸圭夷玉清庙器,
肯与环玦争玲珑。
绛账生徒东阁客,
微官拘絷如樊笼。
言诗何敢望商赐,
幸得诵咏祛童蒙。
昏花病目不自惜,
服膺盥手书一能。
千金这产不可易,
子孙宝蓄传无穷。
这首诗表达了对始平公的感激和赞美。皇家命令承载着苍穹的重任,民众在这伟大的事业中受益匪浅。圣贤汇聚如同契约一般,致力于使四海升平,国家繁荣。三阶清平、九鼎的重任在于指挥和安抚华夏的人民。谁又不乐于看到将相之才,往往是年长的人忘却了疲惫与病痛。北平的乳饮仍然怀念着印记,千秋之志仍然向着朝廷进发。唯有始平公刚刚执政,耳目明亮、志气充盈。突然之间脱去万钟的俸禄,心中渴望高远如同飞翔的鸿雁。灵台之上不再受尘务所扰,内心的至德恬淡,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才华纯粹却没有显露,事业转而成为文字的功夫。长篇大论与短韵交融,遥追古代的清风流韵。刻画雕琢的物品并非用心之处,默默与元气相合,参悟神妙的功力。与刘、鲍、谢的奇巧相应,细琐之事岂可夸耀才华的雄厚。裸圭和夷玉虽是清庙的器物,却不愿与环玦争夺玲珑之美。绛帐生的只是东阁的客人,微官的身份如同被束缚的囚笼。诗歌何敢奢望商君的赐予,幸得吟咏驱散童稚的蒙昧。昏花的眼睛不自珍惜,心中铭记着书法的技艺。千金的财产不可轻易得来,子孙后代的珍贵财富将永远传承。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司马光担任重要官职后写的,表达了他对始平公的感激之情,反映了他对政治的理想和对德治的追求。
《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是司马光对始平公的感激之作,诗中通过对古代贤人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作者以清新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他对德治与文治的理解。诗中使用了典故,强调了圣贤的智慧与统治的理想,表现出一种对于现世功名的淡泊和追求内心高远的情感。诗的后半部分则表现出对诗歌艺术的尊重与追求,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理解与热爱。整首诗在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中,展现了司马光的理想与信念,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表现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文学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贤”主要指什么?
诗中“心仪高远如翔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