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7:38
君不见薛公在齐当路时,三千豪士相追随。
邑封万户无自入,椎牛酾酒不为赀。
门下纷纷如市人,鸡鸣狗盗亦同尘。
一朝失势宾客落,唯有冯驩西入秦。
你可曾见过薛公在齐国显赫时,身边追随着三千豪杰。
他的封邑万户,却无人自愿前来,宰牛酿酒也不是为了金钱。
门下宾客如同市集,鸡鸣狗盗之徒也与之同处一地。
一旦失去权势,宾客便纷纷离去,唯有冯驩孤身西去秦国。
薛公的故事源自中国古代史,代表着权贵的起落与人情冷暖。文中提到的冯驩,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的选择和命运反映了士人对权势变迁的无奈与无助。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因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
创作背景:在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司马光通过这首诗表达对权势变迁的感慨,反映了士人对人际关系和权力游戏的深刻思考。
《孟尝君歌》以薛公的故事为引子,展示了权力和人情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描绘薛公的辉煌与失落,诗人揭示了权力的脆弱和世态的炎凉。开篇以“君不见”发问,增强了诗的代入感,仿佛在召唤读者共同回忆那段辉煌岁月。接下来的描写,生动而细致地展现了薛公的威势与人气,三千豪士的追随,体现了权力的吸引力与商业化的交际。
然而,随着权力的失落,曾经的宾客如潮水般退去,留下的只有冯驩的孤独身影。这一对比加强了诗的悲剧色彩,体现了士人命运的无常。诗中“鸡鸣狗盗”的描写,更是对当時社会风气的深刻批判,令人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司马光作为政治家与诗人的双重身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薛公的崛起与落寞的描绘,探讨了权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复杂性,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性的脆弱。
诗词测试:
选择题:薛公在齐国时有多少追随者?
填空题:诗中提到“鸡鸣狗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
判断题:冯驩在失势后选择西入秦国,说明他对秦国的忠诚。(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