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贾谊传》

时间: 2025-07-31 04:14:55

诗句

卑湿长沙地,空抛出世才。

已齐生死理,鵩鸟莫为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4:14:55

原文展示:

卑湿长沙地,空抛出世才。
已齐生死理,鵩鸟莫为灾。

白话文翻译:

在潮湿低洼的长沙大地上,真才实学被无情地抛弃。
已经明白了生死的道理,何必再让鵩鸟带来灾难呢?

注释:

  • 卑湿:形容地势低洼,潮湿。
  • 长沙:指长沙地区,古代对这片土地的描述。
  • 空抛:白白抛弃,毫无利用。
  • 世才:指有才华的人才。
  • 生死理:指对生死的认识与理解。
  • 鵩鸟:古代传说中的不祥之鸟,象征灾难。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鵩鸟”在古代文献中常常被视为不祥之物,象征着灾难和厄运。这种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颇具分量,反映出诗人对命运和环境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社会现实,关心人间疾苦,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群玉在对贾谊的生平和遭遇进行思考时所作,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惋惜与对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读贾谊传》通过对长沙湿地的描绘,传达出对贾谊命运的感慨。贾谊作为一位有才华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虽然才华横溢,却因政治斗争而被贬,最终不得善终。诗中“卑湿”二字,生动地描绘出贾谊所处环境的恶劣,也反映出他人生的悲剧。

诗的前两句以长沙为背景,表现出人才被埋没的无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突显了作者对社会环境的无力感。后两句则转向哲理思考,提到生死的道理,表明作者对命运的接受与思考。通过对比与反思,诗人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悲哀与哲理的思考,使得整首诗不仅有情感的共鸣,也有思维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卑湿长沙地:描绘长沙的地理特征,暗示环境的恶劣。
  • 空抛出世才:表达对贾谊等有才之士遭遇的不满与惋惜。
  • 已齐生死理:指对生死的认识,暗示对人生无常的理解。
  • 鵩鸟莫为灾:用鵩鸟象征不幸,劝诫人们不必再为不幸而忧虑。

修辞手法:

  • 对比:长沙的卑湿与出世才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冲击力。
  • 象征:鵩鸟作为不祥之物,象征着命运的无常与不公。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贾谊遭遇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环境的批判与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死与命运的深刻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沙:代表社会环境与政治背景。
  • 鵩鸟:象征不幸与灾难。
  • 世才:象征被埋没的才华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群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诗中“鵩鸟”象征什么?
    A. 吉祥
    B. 不幸
    C. 富贵

  3.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哪个历史人物的感慨?
    A. 屈原
    B. 贾谊
    C. 司马迁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群玉的《读贾谊传》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李群玉的诗更加侧重于个体命运的悲剧,而杜甫则在宏观层面上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无奈。两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思想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群玉传》

相关查询

和秦少游赠刘景文韵 断句 醉歌 阳春曲 草堂寺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九章 桃源洞 生查子 鹧鸪天 风入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厄字旁的字 留连忘返 优先 豕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凤愁鸾怨 囿于见闻 血检 而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疏疏朗朗 包含净的成语 爱口识羞 松布 无所不为 柔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