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2:18
题何梅阁山居
作者: 甘瑾 〔明代〕
迹不到城市,逢人无厚颜。
一瓢风外树,双屐雨中山。
流水春喧碓,归云暮掩关。
忧时心未已,祇益鬓毛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在山中的生活,远离尘嚣,虽然与世隔绝,但心中仍然忧虑着社会的动荡。诗人行走在雨中的山间,听到春天的流水声,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而他内心的忧愁却始终没有消散,岁月的流逝只让他的鬓发愈加斑白。
作者介绍:
甘瑾,明代诗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他的诗歌常融入对社会的关怀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具有独特的山水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社会动荡之际,作者选择隐居于山林,以逃避世俗纷扰,反映了他对社会的不满与对自然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状态和内心的忧虑。开头两句“迹不到城市,逢人无厚颜”直接表明了诗人远离尘世,渴望隐居的心态。他在山中独处,面对自然,既感受到宁静,又隐含着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接下来的意象“一瓢风外树,双屐雨中山”生动描绘了自然环境,风和雨的交织使得山间更加生动,诗人如同置身于一个清新而又湿润的世界。水流的声音“流水春喧碓”则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似乎在提醒诗人,即使在隐居的状态下,生命的流动依旧在继续。
然而,诗人内心的忧虑并未因隐居而减轻,“忧时心未已”清晰地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心,尽管选择了远离,但心中的烦恼依然萦绕。“祇益鬓毛斑”一句,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对现实的无奈,隐居并不能消除内心的忧虑,反而让人更为感慨。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既有对自然的欣赏,又有对时事的忧虑,形成了对比,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忧虑,反映了对社会动荡的关心与对自然的热爱。在宁静的自然中,诗人虽然得以暂时逃避,但内心的愁苦却无法摆脱,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迹不到城市”是什么意思?
A. 诗人不想见人
B. 诗人已远离城市
C. 诗人讨厌城市
D. 诗人向往城市
“忧时心未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诗人快乐
B. 诗人无奈
C. 诗人忧虑
D. 诗人满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但更加强调了自然的和谐与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而甘瑾的《题何梅阁山居》则在宁静中透出一丝忧虑,体现了对社会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