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2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9:47
寒食家家出古城,
老人看屋少年行。
丘垄年年无旧道,
车徒散行入衰草。
牧儿驱牛下冢头,
畏有家人来洒扫。
远人无坟水头祭,
还引妇姑望乡拜。
三日无火烧纸钱,
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垄上无新土,
此中白骨应无主。
在寒食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走出古城,
老人留在家中,少年们则在外游玩。
每年在这丘陵之地,旧日的道路已不再,
车马散乱地行驶在衰败的草地上。
牧童赶着牛下到坟头,
他担心有家人来这里打扫。
远道而来的游子没有坟墓,去水边祭拜,
还带着妇女和姑姑向故乡拜祭。
三天不生火,无法烧纸钱,
那些纸钱又怎能送到黄泉之下。
只见土垄上没有新土,
这里的白骨恐怕无人认领。
作者介绍:王建,唐代诗人,字子容,号白云山人,生于公元约770年,卒于约830年。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民间风俗和自然景观,作品多表现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深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寒食节期间,反映了人们在祭奠先人时的思念与哀伤。诗中描绘了寒食节的习俗以及对逝去亲人的追忆,表现了对生死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寒食行》是一首充满人情味和社会现实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的场景,展现了古代人们对死者的追思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从“寒食家家出古城”开始,描绘了人们在这个特殊日子的活动,老人看屋,少年游玩,传达了一种生活的分隔和代际的交替。接着,丘陵和草地的描写揭示了岁月的流逝,旧道消失,车马散乱,表达了对往日繁华的无奈感叹。
接下来的描写中,牧童的形象则带来了一种朴素的情感,他对家人的担忧体现了人情的温暖。诗中提到的“远人无坟水头祭”则让人感受到生死的无常,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已逝亲人的祭奠,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最后,通过“纸钱那得到黄泉”与“此中白骨应无主”的对比,诗人展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感,既有对逝者的追忆,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浓厚的乡愁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寒食节的情景,反映了人们对生死、对故乡和对逝者的深切思念,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测试:
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烤肉
B. 祭奠先人
C. 游玩
D. 赠送礼物
王建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远人无坟水头祭”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建的《寒食行》与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家国和生死的思考,但王建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和民间习俗,而杜甫则更强调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痛。两首诗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均有独特之处,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视角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