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6:51
一脉斯文气味长,共君世系出莆阳。
枝柯自信原同本,天地如何使异乡。
唐宋家声曾梓谱,彭城风雨幸连床。
春来傥有池塘梦,莫惜新诗寄远将。
一脉文雅的气质悠长,与你的家族出自莆阳。
同根同源的枝叶,本应相同,天地为何让我们身处异乡?
唐宋的家声曾被记载在谱中,幸在彭城相聚共度风雨。
春天来临,如果能有池塘的美梦,别吝惜新诗寄托远方的情怀。
作者介绍:王恪,明代诗人,生于浙江,精于诗词,多以抒情见长。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恪与宗弟相聚之时,表达了对于亲情、友情以及家乡文化的敬重与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文人关系和地域认同的重视。
《彭城遇宗弟大尹佐》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以及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诗的开头以“一脉斯文气味长”引出,表明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紧接着通过“共君世系出莆阳”将对方与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出浓厚的亲情和友情。诗中“枝柯自信原同本,天地如何使异乡”则反映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尽管出身相同,但人生际遇却不同,流露出对命运的感慨。
接下来的“唐宋家声曾梓谱,彭城风雨幸连床”则是对历史的回顾,强调了文化的延续与家族的荣耀,彭城的雨风也暗示了人生的风雨共度,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最后两句“春来傥有池塘梦,莫惜新诗寄远将”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诗歌将情感寄托于远方的愿望,充满了生活的希望与热情。
整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对文化、亲情、友情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而意蕴深远,体现了王恪作为明代诗人的文化自觉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自豪。在风雨人生中,彼此的陪伴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是诗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充满了人文关怀与生活哲思。
诗词测试:
王恪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莆阳”是指哪个地方?
“枝柯自信原同本”中的“同本”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恪的《彭城遇宗弟大尹佐》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但王恪更注重文化传承与亲情的表达,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