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14: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4:21
赠薛校书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我有一曲来自吴地的乐曲,却无人知晓其音调。
姑苏的草木已成蔓延之势,麋鹿在空中悲伤地吟唱。
并没有夸耀观涛作的壮观,心中只空虚地想着钓鳌的理想。
举手向东海致谢,徒然回归故乡的林间。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701年,卒于762年,因其豪放飘逸的诗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多描绘自然、人生理想、酒文化,风格多样,影响深远。
《赠薛校书》是李白赠送给朋友薛校书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音乐、自然景象以及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李白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抒情的流动感,通过对音乐、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李白内心的情感波动。诗的开篇以“我有吴趋曲”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音乐与情感的世界。虽然有美妙的曲调,但“无人知此音”则表明了李白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凄凉与孤独。这里的“蔓草”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麋鹿”的悲吟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悲凉的色彩。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则进一步深化了李白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观涛的壮观与钓鳌的追求象征着理想与目标的高远,但李白却感到一种无所依托的空虚。
最后一句“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以一种淡淡的感伤结束,全诗虽有对友人的赠送之意,却更多地流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表现了李白内心的复杂情感。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诗人开头自述拥有一曲吴地的乐曲,但无人知晓其旋律,显示了诗人与人群的隔阂。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通过自然景象描绘,表达了孤独感,反映了内心的悲伤。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诗人并不自夸观涛的壮丽,心中却对理想充满空虚,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最后以一种淡淡的谢意结束,回归故乡,象征一种无奈的归属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的思考,表现了李白对个体孤独感的深刻理解与对友谊的珍视。
李白的“吴趋曲”指的是哪里?
A. 北方
B. 西方
C. 吴地
D. 南方
“举手谢东海”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感激
C. 喜悦
D. 无奈
“姑苏成蔓草”中“蔓草”象征什么?
A. 繁荣
B. 时间的流逝
C. 友谊
D.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