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5: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5:33
原文展示:
翠幰霓旌夹露台,夜凉宫扇月中开。 龙衔烛抱金门出,鳌负山趋玉座来。 砀极戏添夷客喜,柏梁篇较从臣材。 共知天意同民乐,愿奏君王万寿杯。
白话文翻译:
翠绿的车幔和彩虹般的旗帜环绕着露台,夜晚凉爽,宫扇在月光下展开。 龙形的烛台抱着金门而出,巨鳌背负着山峰向玉座趋近。 砀极的戏增添了外国客人的喜悦,柏梁篇比较了臣子的才能。 大家都明白天意与民众的快乐相同,愿意为君王献上万寿无疆的酒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北宋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曾巩应皇帝之命所作,以庆祝上元节(元宵节)的灯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宋代上元节期间,皇帝举行盛大灯会时,曾巩应皇帝之命所作,旨在赞美皇帝的德政和国家的繁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上元节灯会的盛况,展现了皇宫的辉煌和节日的喜庆。诗中“翠幰霓旌夹露台”和“龙衔烛抱金门出”等句,运用华丽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灯会的壮观场面。同时,诗人通过“共知天意同民乐”一句,表达了皇帝与民同乐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宫廷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皇帝的德政和国家的繁荣,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通过描绘上元节灯会的盛况,诗人传达了皇帝与民同乐的美好愿景,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翠幰霓旌”指的是什么? A. 翠绿的车幔和彩虹般的旗帜 B. 翠绿的宫殿和彩虹般的桥梁 C. 翠绿的山峰和彩虹般的河流 答案:A
“龙衔烛抱金门出”中的“龙衔烛”象征着什么? A. 皇权的威严 B. 灯会的盛大 C. 国家的繁荣 答案:A
诗中“共知天意同民乐”表达了什么? A. 皇帝与民同乐的美好愿景 B. 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C. 人民的幸福和安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