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2:29
《折杨柳行》 作者:王世贞 〔明代〕
曷不为男子,不睹苧罗村。
种蠡两谋臣,不能胜妇人。
齐讴走仲尼,秦乐逐由余。
但施妇人巧,贤圣亦不如。
绛灌及樊郦,手扶汉天子。
匈奴北方来,不如一公主。
东家有匹雏,牝者亦司晨。
西家妇女坐床上,男子拜伏堂下尘。
为何不为男子,难以见到苧罗村?
种植蠡的两位谋臣,竟然也比不上女人。
齐国的歌声追随仲尼,秦国的乐曲赶走由余。
然而若是女人施展智慧,贤者圣人也自愧不如。
绛灌与樊郦,手扶汉天子。
匈奴北方来,尚不如一位公主。
东家有只雏鸟,雌鸟也能报晓。
西家妇女坐在床上,男子却在堂下拜伏尘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仲尼”“由余”“汉天子”等,均为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或象征,表现出女性智慧的崇高与独特。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1590),字惟良,号静斋,明代文学家,诗人,曾任官职,文才出众。其作品多涉及社会、历史、哲理等方面,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明代女性地位逐渐被重视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表达了对女性智慧的赞美和对传统男性中心思想的反思。
《折杨柳行》通过对比男性与女性的智慧,展现了女性在社会、家庭中的重要地位。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借用,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智慧与能力并不因性别而异。王世贞在诗中采用了许多历史典故,使得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有深层的社会意义。诗中“但施妇人巧,贤圣亦不如”一句,直接表达了女性所具有的智慧和能力,挑战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讽的手法,突显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并呼吁人们重新审视性别角色。王世贞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女性的尊重与推崇,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逐渐认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呼吁人们重视女性的智慧与能力,反对传统性别歧视,倡导平等的社会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仲尼”指的是谁?
A. 李白
B. 孔子
C. 杜甫
诗的主题主要是反对什么?
A. 男性中心思想
B. 女性的智慧
C. 传统文化
诗中提到的“绛灌”和“樊郦”是指?
A. 女士
B. 男性谋士
C. 公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相比,王世贞更注重社会性与现实性,李白则多以豪放与个人情感为主。两者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