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0:39
春从天上来 壬子立春
作者:王易 〔清代〕
如此江山。正玉琯重调,又属明年。
前程如梦,风景依然。霎时都化云烟。
喜春来天上,晴和候淑气初还。
好春光,是宜春帖遍,爆竹声喧。
回思昨宵信息,道鼙鼓蓬蓬,雾满南天。
梁燕差池,新巢未得,如今幕上偷安。
问君平知否,今后事概付漫漫。
飏春幡叹一年一度,再见应难。
这片江山如斯,正是玉琯重调的时节,转眼又是明年。
前程宛如梦境,风景依旧,瞬间都化作了云烟。
我喜迎春天的到来,晴朗温和,迎接着初春的气息。
好春光啊,正是春日的气息,爆竹声响亮。
回想昨夜的信息,鼓声震天,迷雾笼罩南天。
梁燕飞舞,巢尚未修成,而我如今在幕下安然。
问你可知未来如何,万事都交给漫长的岁月。
飘扬的春幡感叹一年一度,再见面时应当非常艰难。
作者介绍:王易,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典雅,常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应作于壬子立春之际,反映出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感慨,纪念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轮回。
《春从天上来》是一首描绘春天到来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以“如此江山”引入,便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相连。诗中“前程如梦,风景依然”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人感受到一种温和的气息,这不仅是自然的变化,更是内心情感的升华。
而“爆竹声喧”则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表现了人们对新春的欢庆与祝福。回忆“昨宵信息”,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珍贵。诗人在描绘春天美景的同时,也感叹古往今来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体而言,该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深思,最后以“再见应难”作结,使人感受到春天虽美,却也带有一种惆怅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流转,表现了对时间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带有些许对离别的惆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琯”主要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前程如梦”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感到迷茫
B. 充满期待
C. 无所谓
诗中提到的“爆竹声喧”表现了什么样的氛围?
A. 悲伤
B. 喜庆
C.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