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0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08:54
书带垂垂拂槛青。杜鹃枝上露华零。半晌凭栏无一语,数春星。斟酌新题频搁笔,推敲险韵屡挑灯。听得唤眠佯不应,待诗成。
一条书卷轻轻垂下,拂过青色的栏杆。杜鹃的枝头上露珠滴落,闪烁着光华。我在栏杆边凝视半天,默默无语,仰望夜空中几颗春星。反复品味新题,却频频搁下笔,挑剔着那些艰涩的韵律,借着微弱的灯光不断推敲。听见呼唤入眠的声音,我假装不应,静待诗篇的完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蔡灿,清代诗人,生于1720年,卒于1794年,字子凝,号懋堂,晚号莲舟居士。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期,诗人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观中,反映出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创作过程的执着。
《添字浣溪沙 即事》展现了诗人蔡灿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与思索。诗的开头通过“书带垂垂拂槛青”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诗人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心中却充满了创作的烦恼,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
“杜鹃枝上露华零”不只是描绘自然景象,更在暗示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杜鹃似乎在催促诗人写作,而“凭栏无一语,数春星”则表现了诗人对创作灵感的渴望与无奈,仿佛星空中的每一颗星星都在注视着他,等待着他将思想化为文字。
接下来的几句“斟酌新题频搁笔,推敲险韵屡挑灯”,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创作上的用心和艰辛,他在夜深人静时刻,点亮灯火,反复推敲字句,展现出一种执着的创作态度。而“听得唤眠佯不应,待诗成”则是对外界的呼唤的无视,诗人宁愿在创作的世界中沉浸,等待那一刻的灵感闪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而执着的创作心情,展现了诗人在美丽自然中面临的内心挣扎与追求,是对诗歌创作过程的一种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孤独与执着,展现出对灵感和艺术的渴望,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着: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人“频搁笔”的原因是: A. 受到外界干扰 B. 对新题的反复推敲 C. 写作技巧不足 D. 没有灵感
“佯不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忍耐 C. 忙碌 D. 陷入沉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蔡灿的《添字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但李清照更多地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而蔡灿则更侧重于对创作过程的反思与追求,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