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闻子规》

时间: 2025-07-26 19:37:05

诗句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

满山明月东风夜,正是愁人不寐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37:05

原文展示:

闻子规 罗邺 〔唐代〕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满山明月东风夜,正是愁人不寐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蜀地的子规鸟千年以来仍在怨恨谁呢?它的啼声中带着血泪,向着花枝倾诉。在满山明亮的月光和东风吹拂的夜晚,正是愁苦之人难以入眠的时刻。

注释: 字词注释:

  • 蜀魄:指蜀地的子规鸟,传说中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
  • 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 尚怨谁:仍在怨恨谁。
  • 声声啼血:形容子规鸟的啼声悲切,如同啼血。
  • 向花枝:向着花枝倾诉。
  • 满山明月:形容夜晚的明亮。
  • 东风夜:东风吹拂的夜晚。
  • 愁人不寐:愁苦之人难以入眠。

典故解析:

  • 蜀魄:源自蜀帝杜宇化作子规鸟的传说,象征着哀怨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听到子规鸟的啼声时,联想到蜀帝杜宇的传说,抒发自己的忧愁和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子规鸟的啼声,表达了深沉的哀怨和思乡之情。诗中“蜀魄千年尚怨谁”一句,既点明了子规鸟的传说背景,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长久怨恨。“声声啼血向花枝”则进一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子规鸟的悲切啼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满山明月东风夜,正是愁人不寐时”,以景结情,将子规鸟的啼声与夜晚的明月、东风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意境,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蜀魄千年尚怨谁”:开篇即点明主题,以子规鸟的传说引入,表达长久以来的怨恨。
  • “声声啼血向花枝”:通过“声声啼血”的生动描绘,强化了子规鸟啼声的悲切,向花枝倾诉则增添了哀怨之情。
  • “满山明月东风夜”:以景结情,描绘出夜晚的明亮和东风的吹拂,营造出凄凉而美丽的意境。
  • “正是愁人不寐时”:点明时间,与前文相呼应,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眠。

修辞手法:

  • 比喻:“声声啼血”将子规鸟的啼声比作啼血,形象生动。
  • 拟人:“向花枝”赋予子规鸟以人的情感,向花枝倾诉。
  • 对仗:“满山明月东风夜”中“满山”与“东风”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子规鸟的啼声,表达了深沉的哀怨和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魄:象征哀怨和思乡之情。
  • 声声啼血:象征悲切和哀怨。
  • 满山明月:象征夜晚的明亮和凄凉。
  • 东风夜:象征夜晚的宁静和凄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蜀魄”指的是什么? A. 蜀地的子规鸟 B. 蜀地的杜鹃花 C. 蜀地的山脉 答案:A

  2. 诗中“声声啼血向花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怨 C. 愤怒 答案:B

  3. 诗的最后一句“正是愁人不寐时”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眠 B. 诗人对夜晚的喜爱 C. 诗人对东风的赞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罗邺《闻子规》:两者都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战乱的现实,而罗邺的诗则更多地抒发了内心的哀怨和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罗邺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查询

持节和王枢密三首 紫骝马·紫骝马 题友人书后 和郑国器六首 碧玉歌 题扇二十四首 送表弟丘彦泽失官之潮 夏日偶成六首 双溪云老寄示佳句及新茶用来韵为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匡正纲纪 多姿多彩 额手称颂 爻字旁的字 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迎刃冰解 尢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道在屎溺 角字旁的字 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打破网儿 幸短 蟹眼 包含鹅的词语有哪些 无锡市 竹字头的字 炰鳖脍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